首頁>科技>資訊
朱有勇:轉場鄉村振興,“農民院士”再出發
從常年蹲點的云南普洱瀾滄縣竹塘鄉,沿盤山公路一路往北近200公里,這幾天,“時代楷模”“農民院士”朱有勇忙碌的身影再次出現在臨滄市臨翔區林草局的五老山林場。
“我們與林場合作,在松林間試種了200畝林下三七,一年試驗期后進行科學評估。如果各方面條件合適,再穩妥地向周邊半坡村等擁有大量林地資源的拉祜族、漢族群眾推廣。”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說。目前,試種的三七苗長勢正常,團隊成員正密切觀察,實時記錄分析各種數據,為后期工作打好基礎。
“朱院士帶領我們歷經10年研究的林下三七種植技術,就是把中藥材三七種植從農田引到山林里來,不光解決連作障礙、耕地占用的問題,還有效解決三七品質的問題。”云南農業大學朱書生教授說,云南現有耕地面積不足1億畝,但林地面積多達3億多畝,其中近1億畝適宜林下中藥材種植。盤活林業資源,是云南偏遠山區群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投身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朱有勇院士團隊在瀾滄縣推廣林下三七種植,不要企業、農戶一分專利費,每畝山林投入2萬塊左右成本,收成以后每畝可收入10萬元以上。“云南大多數州市都可以推廣,計劃今后5年推廣5萬畝,10年后達到10萬至15萬畝的規模。”朱書生說。
與此同時,在朱有勇院士的帶領下,瀾滄縣竹塘鄉接續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也在有條不紊推進。
在竹塘鄉蒿枝壩村,354畝冬早馬鈴薯長勢非常好,未來兩周即可采挖。38歲的拉祜族村民組長劉扎丕和妻子正忙著采春茶。他告訴記者,在朱有勇院士指導下,農戶發展內生動力很足,大家都學會了精耕細作、精心管護,今年每畝收3噸以上馬鈴薯完全沒有問題。夏季開始種玉米,生產青儲飼料,壯大畜禽養殖。
“這幾天,我們重點在興建水利工程。把水庫建好,未來我們的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園才有源頭活水。”瀾滄縣竹塘鄉掛職副鄉長、云南農業大學郭存武博士向記者介紹,眼下,瀾滄縣已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朱有勇院士率領實施的萬畝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就是具體的實踐。示范園將建設集蓄引提于一體的水利工程、農田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等,利用電能把低海拔地區的哈從河水,提升到示范區范圍內,可潤澤近萬畝的旱地。
郭存武說,東回、竹塘兩個鄉鎮兩個萬畝科技示范園,最終將建成集中藥材良種育苗基地、蔬菜輪作有機栽培基地、稻田及水產養殖示范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既是鞏固脫貧,無縫連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載體,又以科技引領,打造邊疆現代農業示范樣板,把農村“三閑”資源變為“三寶”;同時,盤活林地,開拓中藥材種植模式,保障糧食安全,是一石數鳥的務實舉措。
為解決中藥材的連作障礙問題,科技示范園還開展特色“中藥材育苗-蔬菜”設施輪作種植模式。
目前已建成林下中藥材育苗示范基地1個,中藥材繁育畝產可達12萬株,將輻射帶動全縣建設林下有機中藥材基地86890畝。通過招商引資,農民實現地租和務工雙重收入。
此外,依托園區內低洼地區的水資源條件,竹塘鄉正建設200畝稻田養魚、池塘養魚和大閘蟹養殖等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同時規劃新建廢棄物處理中心1個,主要用于處理作物秸稈、河道淤泥等在項目區內大量產生的廢物,循環利用廢棄物。
“未來,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我們團隊將繼續傾力支持瀾滄縣,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與豐富自然資源優勢,以中藥材、蔬菜和養殖等產業為示范,堅持綠色發展、特色鮮明、科技引領、產品知名的農業產業格局,推動瀾滄從農業大縣向特色農業強縣轉變。”朱有勇說。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示范 鄉村 振興 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