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農田建設項目采用EPC模式要注意些啥?
人勤春光好,春耕備耕忙,全國農田建設也從南到北逐步進入施工的黃金時間。前面文章說到農田建設的錢從哪里來,項目融資的幾個渠道,錢的問題算是基本有了著落,但2021年全國要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創歷史新高,不少縣一年承擔的建設任務達到5、6萬畝。作為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很多地方的投入規模和建設工程量都是前所未有,保質保量建好項目的壓力不小。
近年來,一些地方借鑒其他行業政府項目實施方式,探索采取EPC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設計采購施工)建設高標準農田,其中的經驗做法值得研究。EPC是指建設方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總承包,在總價合同條件下,總承包人對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進行負責。較傳統承包模式而言,農田建設項目采用EPC模式有三個明顯優勢:一是設計施工一體化,對建設內容、投資安排和工程整體方案優化;二是有利于設計、采購、施工合理銜接,有效把控建設進度、成本和質量;三是工程質量責任主體明確,有利于壓實質量管理人的主體責任。
一些地方結合農田建設工作實際,還對常規的項目EPC模式做了進一步優化,使之更加符合農田建設項目和農業生產的需要。比如,甘肅探索采取“EPC+O”模式(EPC+operation運營),即施工建設與建成運營一體化模式,由中標企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材料采購、建設施工、運行管護實行一攬子總承包,較好地解決了高效建設和高效利用的問題。還比如,江西永修縣針對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這個“老大難”問題,探索采用的“EPC+M”模式(EPC+Maintain管護),政府與工程承包方在項目招標過程中約定,項目建成后新增耕地出地率達到約定標準后,承包方將超過定額的一部分新增耕地收益,作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資金。2019年永修縣通過這種方式籌集了900萬元管護資金,可滿足全縣兩年管護資金需求。
農田建設項目采用EPC模式雖然優點不少,但科學規范管理依然少不了。據了解,在采用EPC模式實施項目過程中,個別地區項目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地方設計實施不規范,沒有嚴格遵守“先設計、后施工”要求,甚至出現了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有的地方建設內容不科學,沒有嚴格設計評審,沒有嚴格審查設計內容,中標單位甚至出現“什么好施工設計什么,什么好賺錢設計什么”問題;有的地方設計變更隨意性大,設計方案確定后,未征得項目區群眾同意,也沒有按照項目管理要求報縣級主管批復,就開始組織施工。
規范使用EPC模式推進農田建設項目,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縣級機構“人少、事多、任務重”的矛盾,也有助于利用社會力量提高項目建設管理水平,從確?!敖ǖ贸伞钡健敖ǖ煤?、用得好”,提升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效益。從實際工作中來看,用好EPC模式,關鍵要抓住招標條件設置、項目招投標、中標單位備案管理三個關鍵環節,通過規范程序、科學設立招標條件、嚴格日常管理,選出有實力的中標方組織實施項目。同時,要更好發揮業務單位、監理單位、受益群眾三方作用,嚴格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管。對于一些采取圍標、串標、違法分包和轉包等不良信用記錄的建設主體,要果斷采取通過行業禁入、列入“黑名單”等措施,堅決嚴肅凈化行業風氣。
需要注意的是,采取EPC模式絕不意味著業主單位對項目建設可以“一包了之”,作為農田建設項目的業主單位,要“做好過路財神、不當甩手掌柜”,認真履行監督責任,督促承包方嚴格項目按照合同約定組織施工,做好項目實施過程監督和工程竣工驗收,及時在項目區設立公告牌。同時,要用好群眾監督這個法寶,發動項目區村組干部、熱心鄉賢、老黨員等開展日常監督檢查,激發項目區群眾參與項目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把農田建設這項利國惠民的民生工程建設好。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建設 項目 農田 e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