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拿出反映時代巨變的文學表達

2021年03月25日 14:27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鄉村題材創作:

拿出反映時代巨變的文學表達(文學聚焦)

學習經典,更要打破寫作慣性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其文化根基具有鮮明的鄉土屬性。一直以來,鄉村題材都是歷代文人作家創作的主流,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鄉村題材作品更是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深邃厚重的鄉土文化底蘊,源遠流長的現實主義寫作傳統以及充盈豐饒的農村生活經驗,孕育了眾多蜚聲文壇的鄉土名家,催生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精品力作:魯迅的《阿Q正傳》《故鄉》,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沈從文的《邊城》《湘西》,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孫犁的《風云初記》《鐵木前傳》,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暴風驟雨》,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人生》,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大山的《取經》《村戲》,鐵凝的《哦,香雪》《孕婦與牛》,莫言的《紅高粱家族》,賈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說……一部鄉村題材創作史簡直就是半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眾多前輩作家為當代鄉村題材創作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文學遺產和寫作經驗。例如,魯迅與“五四”鄉土小說家自覺將風土人情與人物刻畫有機融合,在兼具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敘述中寄托作家的鄉愁鄉戀與文化批判;以沈從文為代表的“性靈派”作家則有意識地將浪漫因子、詩化風情和抒情傳統融入鄉土敘事之中,凸顯鄉村人性中特有的韻味與神采;以趙樹理為典范的新中國農村生活題材創作者堅持文藝大眾化的創作方向,吸收民間文藝元素,以質樸明快的現實主義筆觸忠實反映農民的思想、情緒、意識、愿望及審美要求,塑造出歷史變革中鮮活的農村新人形象。

新世紀以來,鄉村題材創作在這三種創作類型上各有耕耘與開拓,誕生了諸如《秦腔》《笨花》《湖光山色》《一句頂一萬句》《空山》《我的名字叫王村》《鄉村志》《上塘書》《中國在梁莊》《生命冊》《望春風》《天高地厚》《陌上》等一大批優秀作品。

這些作家提供的經典文本范式,也可能成為當下鄉村題材創作的桎梏,形成寫作慣性。我們既要從偉大的文學史傳統中汲取力量,同時也要警惕“依葫蘆畫瓢”的做法,要用雙眼去洞察今日鄉村的巨變,用雙腳去丈量鄉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靈去感受當下農民火熱的內心。畢竟,文藝創作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更新知識結構,一切從現實出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眾多圍繞脫貧攻堅,反映農村變革的新時代鄉村現實題材創作應運而生。《金谷銀山》《經山海》《花繁葉茂》《鄉村國是》《海邊春秋》《戰國紅》《高腔》《延安樣本》等作品既自覺承續百年鄉土文學的寫作傳統,又結合新時代的具體特征,以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歷史為背景,以普通農民和基層扶貧干部的生活工作為線索,多維度展現了農村的時代變遷,成功塑造出一系列氣韻生動、鮮活飽滿的時代新人形象。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對鄉村現實題材創作中暴露出的問題予以足夠重視:一是主題先行式的政策圖解。文學是一種“寓于形象的思維”(別林斯基語),其主題思想需要通過具體的藝術形象傳遞出來。當下一些鄉村題材創作者背離形象思維的規定性,隨意支配人物、安排情節,致使作品流于概念化、公式化。二是走馬觀花式的旅游書寫。一些作家以游客的心態走進鄉村,自認為到了、轉了、看了,就了解了鄉村,熟悉了農民,其實“深扎”得還遠遠不夠。三是消費主義式的獵奇化、景觀化敘述。這種創作傾向在網絡文學中比較明顯。一些作家為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故意采用極端化的敘事方式,將鄉村塑造成一派“田園”或“荒原”景象,以此來吸引眼球或賺取流量。這些做法,都無法客觀真實地呈現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歷史性巨變。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上強調:“新時代的新鄉村,召喚著我們邁開雙腳走進去,但走進去不是單向的觀看。作家不是游客,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更新我們的知覺結構,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牧歌或挽歌的方式,獵奇化、景觀化的方式,都不足以表現中國鄉村的全貌。”

身、心、情皆入,才能寫出好作品

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擺脫思維慣性,突破創作瓶頸,尋找到與新時代鄉村現實“適配”的表達,是當前至關重要的文學課題。筆者認為,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者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一要融入新時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鄉情與鄉愁。當今中國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巨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鄉村的面貌。作家只有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靜下心來,深入思考,由鄉村觀照中國,以鄉村認識時代,才能肩負起時代的重托。

二要熟悉新鄉村。新時代的新鄉村,無論是自然環境層面還是社會治理層面,無論是物質生活層面還是文化建設層面,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作家,要用文學呈現出新時代鄉村的豐富、立體、深廣,就必須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無法真正了解今天的鄉村,作家除了帶著筆,更要帶著心,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三是塑造新農民。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而文藝創作歸根結底落實在人。書寫新時代“創業史”的關鍵在于刻畫時代“新人”形象。新時代鄉村的主角是農民,農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因此,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在塑造典型、刻畫“新人”時尤其需要注意從一般性和特殊性兩個維度上同步展開,努力實現“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宏大敘事與個體敘事,歷史邏輯與美學價值的辯證統一。

(作者系河北作協青年評論家)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鄉村 時代 題材 創作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制服中文2021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无 | 午夜亚洲影院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