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全國政協委員胡豫:守衛抗疫成果推廣智慧醫療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迭代升級,正在重塑醫療健康產業生態,智慧醫療迎來快速發展機遇。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互聯網診療優勢凸顯、AI輔助CT診斷研發加速、可穿戴設備廣泛推廣……
“整體來看,以互聯網醫院為雛形的智慧醫療健康產業初具規模。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已有900余家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地級市,在線用戶規模2.15億,具備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優勢。”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協和醫院院長胡豫告訴記者,智慧醫療是今年兩會他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胡豫表示,雖然智慧醫療呈現強勁發展勢頭,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
智慧醫療水平不高。覆蓋全生命周期、涵蓋預防-診療-康養的智慧服務鏈尚未建立,如在線診療與智能監測“斷聯”,心臟監測、睡眠監測等智能設備尚未與醫療機構連接,影響救治效率。此外,用戶接受和使用率不高,2017年使用過醫療App的患者僅占38.9%。
智慧互聯程度較低。跨區域、跨機構衛生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診療中心建設良莠不齊。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的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中,尚無單位或機構達五級甲等水平。究其原因,電子病歷庫、電子健康檔案、全員人口信息等數據庫使用權、管理權、所有權尚未明確,各大機構數據標準化程度不高,制約互聯共享目標實現。
法律法規體系有待完善。近年來,政府出臺了《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等標準,但缺乏法律法規保護和監管個人健康數據和隱私安全,致使醫療健康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部分設備或網站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過度推薦定向醫療廣告等。
鑒于此,為提供更高質量、更為安全、更可持續智慧醫療服務,胡豫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智慧醫療頂層設計。
將智慧醫療寫入“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加速形成醫療健康新業態,提升整體智慧化水平。鼓勵云計算、大數據存儲等技術發展,健全相關標準與安全體系,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全員人口信息庫升級,加快建設區域衛生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健康大數據的形成和利用奠定基礎。
加大財政投入,提高醫院信息化水平和智慧化程度,支持高水平醫院牽頭建設區域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具備遠程心電、檢驗、影像、病理診斷等功能,促進優質資源和數據互聯共享,實現分級診療線上轉診,助力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二是進一步拓展覆蓋生命全周期的智慧醫療服務。
加快智慧醫院建設。建立互聯網醫院質控標準和評價管理體系,提高線上醫療服務質量;加大財政投入,升級更新診療設備和軟件系統,推廣健康指標智能監測,提高就醫流程智慧化程度,切實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效率。
完善智慧+康養服務。以三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企業為基礎,探索企業、醫療機構、社區等多方協同機制,以信息共享提高救急救危救重響應速度,以培訓服務提升老年人醫療健康App使用率。
推進智慧+醫防服務。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為切入點,結合網格化醫聯體建設,整合社區、醫療和健康管理機構資源,對轄區內居民開展持續性健康監護和規范治療。
三是進一步加速智慧醫療相關技術研發。
探索政府主導,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協同研發應用的新模式,完善管理與利益分配機制,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促進智能醫療設備、輔助系統、智能診斷設備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產出。
加快智慧醫療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鼓勵高等院校和醫院交叉融合,試點開設相關專業,遴選編纂優質教材,制定培養方案,補齊復合型人才缺口。
四是進一步健全智慧醫療相關法律法規。
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立法進程,盡快完善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用法律夯實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防線。將在線醫療產生的糾紛納入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加大執法力度。
健全多元化監管機制,鼓勵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群眾監督相結合,促進各類規范標準落地,保障健康大數據安全應用。
編輯:何方
關鍵詞:醫療 智慧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