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丁目迪:30年初心不改投身社會公益
“中國成其為中國,正在于有千千萬萬中國人生于斯、長于斯,情感系于斯、認同歸于斯。”丁目迪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臨潭人,歷任臨潭縣政協副主席、甘南州政協副主席。多年來,他自始至終把深沉的愛國主義、濃厚的家國情懷,融入民族心,鑄入民族魂。#全國兩會甘肅聲音#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上世紀90年代,丁目迪發起成立了臨潭縣教育基金會并任會長,開始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從1994年3月任臨潭縣教育基金會會長到2020年10月受聘為臨潭愛心公益協會的名譽會長,他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已經走過了近30個春秋。
臨潭縣地處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少數民族人才匱乏。丁目迪擔任省政協 委員的第一件“杰作”,就是籌建臨潭縣民族中學,解決了當時部分學生上學難問題。1992年,臨潭縣民族中學籌建落成。他在落成典禮上慷慨陳詞:不讀書,窮根難除!并提出三個問題:“不讀書,中華民族有什么希望?千百萬個家庭有什么希望?大山里的孩子們有什么希望?”其言諄諄,其意切切。此后30年來,他幾乎每年都要出資獎勵臨潭縣一所民族中學學習優秀的各族學生和辛勤奉獻的老師。從幫助貧困戶脫貧到積極協調先心病兒童進行手術治療,從修建道路、發展水電、建設景區到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捐款捐物、募集資金,處處都能見到他投身公益事業的忙碌身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丁目迪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在為幫扶戶送去緊缺物資的同時,積極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既給貧困戶“輸血”,又不斷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丁目迪叮囑他們,“一個人的好不算好,自己致富一定不能忘記那些還處于貧困階段的鄉親,只有大家日子都過好了,生活才有滋味。”
2020年8月以來,丁目迪先后向州委、州政府推薦臨潭愛心公益協會主導的“國家重點大學師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動”“清北進洮、筑夢臨潭”“洮花潭水、河你共育”等支教活動,受到州委州政府和臨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州委副書記、州長趙凌云協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重點大學師生參與支教活動,鼓勵臨潭愛心公益協會搭建更廣闊社會公益平臺,吸納全國有意愿的行業精英投身甘南建設、助力甘南發展。國家重點大學師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動實施以來,共有5所國家一流大學96名師生參與到支教活動中,632名學生受益。該活動開辟了中國頂尖大學優質教育資源支援甘南教育的新通道,是改革開放42年來支教甘南最頂尖的陣容。
近三年來,在名譽會長丁目迪、會長敏生才主導下,臨潭愛心公益協會累計資助特殊家庭學生1720名,爭取到捐贈資金、物資等折合人民幣196.3萬元,被中央、省、州等主流媒體報道12次。2019年10月,臨潭愛心公益協會會長敏生才,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出杰出貢獻,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記大功。目前,臨潭縣愛心公益協會正在聯系一些全國知名醫療工作者,旨在為改善地方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貢獻力量。
丁目迪雖然從相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對困難群體的關心沒有停止,對甘南發展的思考沒有停止,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的跋涉沒有停。30年如一日,他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作為一名僑眷和政協民族宗教界委員,他把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順視為己任,時時處處向各族群眾宣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他總是跟周圍的人說:“一定要熱愛我們的國家,只有國家變強大了,老百姓走到哪里都能挺直腰桿。”如今,一部以他的傳奇經歷為原型的院線電影《生根》已經上映,藝術化地再現了藏、回、漢等民族在黨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和諧共處的真實場景,唱響了一曲民族團結的“歡樂頌”。
今年63歲的丁目迪,仍然始終把人民群眾的事放在心上,認真履行職責,用提案等方式,積極為民族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建言獻策、陳情出力,不斷用實際行動詮釋他對國家的愛、對慈善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丁目迪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