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梁安莉的花卉產業,為就業群眾創收700多萬元。
談起扶貧,你會想到什么?交通、產業、電商……不一而足。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龍子明想到了一個人,一個“90后”的香港青年。
“這個青年叫梁安莉,目前是廣州港華公司扶貧項目的牽頭人。”龍子明說,你別看她年紀不大,現在她的花卉產業聯盟已經覆蓋了貴州省黔南地區600多戶貧困戶近3000人,累計為就業群眾創收700多萬元。
梁安莉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姑娘,還有一段在美國求學8年的經歷。但在面臨就業抉擇、決定事業方向時,她毅然把落腳點放在了廣州。原來,求學期間結交的內地青年朋友,讓她充分了解到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并對到內地發展充滿了憧憬。
“在廣州,她結識了廣東幫扶黔南地區發展的團隊,通過與該團隊交流后,她與母親決定加入扶貧事業。”龍子明說,這個都市女孩兒不怕辛苦,在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田間亂草叢生的鐵匠鄉,硬生生地“造”出了一片花海,因種植鮮花而脫貧致富的當地群眾,都親切地稱她為“花仙子”。
龍子明說,國家改革開放40多年來,已經成功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創造了“中國奇跡”。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要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龍子明表示,“雖然中央沒有安排香港參與定點扶貧任務,但香港各界有識之士勇于擔當,主動提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香港有責任、也有能力參與其中,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令人敬佩。梁安莉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龍子明建議,內地定點扶貧團隊以及扶貧項目,可以與香港青年組織和社團合作,為有意到內地參加扶貧工作的香港青年鋪路搭橋。
“正如到內地扶貧的梁安莉所說,‘只有真正融入,才能理解祖國的偉大’。我身邊一些在內地就讀大學的香港學生也表示,很希望自己有機會參與內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事業。支持香港青年到內地參加扶貧工作,可以開拓香港青年的視野,提升香港青年認識國家的興趣和投入感,鼓勵香港青年關注內地扶貧事業的發展,讓更多香港青年了解國家所需,貢獻所長。”龍子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