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共話"十四五"院士創新特區科技創新發展>聚焦

從創設“青島國際院士港”到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

——創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積極探索

2021年03月10日 16:25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青島國際院士港產業加速器

青島國際院士港產業加速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突出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根本,頂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島國際院士港于2016年6月啟動,定位于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重點招引外籍(含華裔)院士開展科研和成果轉化,構筑國際院士創造創新創業創投高地。在短短四年多的探索中,從無到有、迅速成長,形成了獨具優勢的國際院士集聚效應和融通創新效應。以甄崇禮、卓敏、陳璞、左明健等入駐院士港的華裔外籍院士為代表,建議在已有發展基礎上,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爭取納入國家創新體系。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青島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將其列為全省100件大事之一,位列第8位。青島國際院士港綜合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希靜表示,從創設院士港到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聚焦吸引和用好外籍院士這一頂尖人才增量,扭住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點,激發頂尖人才團隊創造創新活力,攻關“卡脖子”問題,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夜景圖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夜景圖

一、 著力搭臺招賢,培育國際院士集聚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院士港自啟動以來,抓住“中國之治”吸引海外人才向我國流動的窗口期,連續舉辦三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每屆均實現百名海外院士匯聚,在此基礎上創設了“青島國際院士論壇”,形成了廣泛的國內外知名度。初步構建了面向33個國家和地區56個科學院、工程院的“國際院士聯系網絡”,建立了“全球院士大數據庫”,廣泛聯系各國院士逾萬名。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設計研發等方向,突出外籍、國際知名、45歲到65歲之間、可長期穩定駐港工作等標準,按照“引進一名院士、帶領一個核心團隊、圍繞一個專業領域、落地一個主導項目和一批配套項目”的運作機制,形成了剛性引進院士(全年駐港)、全職院士(年駐港3個月以上)、注冊院士(年駐港1個月,核心團隊長年駐港)等多層次合作機制。幾年來,在洽談286名院士的基礎上,重點推進與108名簽約院士的合作,其中海外院士97人(含24名華裔、6名華僑),占89.8%。聚焦我國“卡脖子”領域,引進了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被譽為“發泡帝”的加拿大、韓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帕克,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主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獻國。已有20名院士帶領600余名團隊成員在港工作,其中剛性引進了5名全年駐港工作的海外院士,如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院院士甄崇禮、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葛興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卓敏等,開辟了院士及家屬子女“舉家搬”的路子,還有達成意向的3名。在這些院士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海外院士對入駐院士港表達了濃厚興趣。

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

二、 聚焦聯合攻關,構建院士創新聯合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指出:“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在院士港涌動的活力生態,核心就是國際國內院士及其團隊的聯合攻關,在交叉融合、碰撞交流、融會貫通中釋放新的更高效的能量。比如,聚焦氫能,通過引進李獻國、甄崇禮等華裔外籍院士及團隊,與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院士領銜的“同清湖”(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開展聯合攻關,取得了催化劑、膜電極、電堆、燃料電池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院士港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實驗室、氫能與燃料電池系統關鍵零部件制造項目入列山東省“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第一批)。院士團隊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系統,零部件國產化率達80%以上,在工信部和交通運輸部有關公告中共配套10款整車及底盤,均為重卡車型,在重卡領域排名全國前列。NPR鋼新材料獲評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是無磁、高強、高韌、高均勻延伸的“獨門絕技”。以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院院士奈杰爾·勒威爾為首的6名院士牽頭,50多名知名專家參加,組建了新南威爾士大學尖端技術產業研究院。設立中子科學國際研究院,已有60余名團隊成員集中入駐,啟動布局超高通量混合能譜中子源大科學裝置,兩年內將引進不少于5名國際知名院士和20名國際知名專家,計劃三年左右形成500人的科研團隊。華裔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陳璞,是最早入駐院士港的外籍院士之一。2017年,陳璞院士回國選擇入駐院士港,已建成了圍繞小核酸領域的新藥研發平臺,團隊自主研發的納米多肽轉運載體填補了世界上小核酸藥物有效轉運載體缺乏的空白。院士團隊研發治療新冠肺炎的小核酸新藥在P3實驗室真病毒試驗中表現出明顯抑制效果。

院士港數字經濟平臺

院士港數字經濟平臺

三、 大力建鏈成群,打造主導產業集群

聚焦智慧新能源交通、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等4個主攻方向,啟動培育4條千億元級產業鏈。建成院士科研和產業化載體336.9萬平方米,在建198萬平方米,集中承載實驗室、研究院、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大數據中心、工業樓宇、人才公寓等綜合功能。引入全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國第18家“個人系”公募基金——“興華基金”;15只私募基金跟投有關項目,院士港基金已通過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備案,正在推進基金產品發行工作,形成了“公募+私募”金融生態。2020年院士港綜合產值623.25億元、利稅37.55億元。一是智慧新能源交通方面,海卓動力建成年產5000臺(單班)燃料電池系統的生產線,2020年僅第四季度就實現產值3.6億元;建成重卡車型生產線,已經接到250輛氫燃料電池自卸車(渣土車)訂單和80輛冷鏈車訂單;預計今年6月底前完全自主國產品牌的氫能源大轎車可實現量產。二是生物醫藥方面,對標FDA等國際標準建成工藝研發及檢測認證實驗室,邊建設邊招商,2020年當年啟用就引進醫藥工業國際互聯網中心、賽爾斯干細胞等項目15個,當年實現營收80億元。三是數字經濟方面,與亞馬遜AWS、微軟加速器等合作,打造“國際特別創新區”,培育了中瑞車聯、九五數科等“準獨角獸企業”,獲評山東省數字經濟示范園區,連續兩年營收超百億元。四是智能制造與智能建造方面,打造了智能制造產業園,實現了NPR錨桿鋼、可溶金屬、深基礎智能施工系統、整車制造等產業應用,全年營收65億元,其中:NPR鋼新材料已應用于青島地鐵6號線工程和甘肅省木寨嶺大變形公路隧道項目建設。在目前培育4條千億元級產業鏈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中子技術產業、經紀人經濟,形成六大產業集群布局。

四、 爭取先行先試,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

當前,我國國家創新體系正深刻重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部署,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青島在“雙循環”中有著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東向東北亞大灣區,西通黃河流域,連接我國南北經濟板塊。從特色定位、功能互補的角度看,在院士港已有基礎上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將其作為集聚外籍(含華裔)院士的一個“高能集聚點”,圍繞引進海外頂尖人才、一體化配置創新要素等開展先行先試的改革探索,有望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有益補充。同時在實踐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制約的問題,一些入駐院士港的院士積極建言獻策,呼吁國家支持先行先試的探索。一是建立“國際院士聯系網絡”常設秘書處,打造永久性“青島國際院士論壇(技術)”,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二是基于聯合攻關需要打造國際聯合實驗室,爭取布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三是探索以院士為主體力量、以混合所有制為體制機制特點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新模式。四是探索知識產權和專利跨國互認和保護機制。五是爭取試點高寬容性的創新成果應用場景,創建國際技術創新中心。六是針對前沿科研項目探索容錯免責機制。七是爭取國家支持布局大科學裝置。八是對標國際標準實行富有競爭力的個人所得稅政策。九是實行出入境便利化、社保醫保跨國互認銜接、聘雇外籍家政服務人員等政策。十是探索“雙重國籍”政策試點。通過爭取以上方面的先行先試,賦能“院士創新特區”建設,以集聚外籍和華裔外籍院士為主體力量,以制度供給上的先行先試探索為內生動力,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以國際國內聯合攻關為主導方式,統籌國際國內院士資源,集聚帥才型科學家及其團隊,促進國際國內院士領銜“掛帥揭榜”,組建任務型、體系化創新聯合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問題。同時借鑒“自由貿易港”理念,打造人才、知識、技術等要素跨國流動充分便利化的“自由港”,促進科學院與工程院科研優勢直通,促進東西方科研思維和體制機制融會貫通,促進港內港外院士資源聯通,促進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政府創新力一體融通,塑造國際院士生態體系、院士技術創新(實驗室經濟)生態體系、院士產業集群生態體系、現代金融創新生態體系、科技經典旅游生態體系,構筑立足東北亞、輻射“一帶一路”的國際院士科創中心。

院士港產業核心區試驗區(實景圖)

院士港產業核心區試驗區(實景圖)

立足于“十四五”開局之年,實施重點任務突破,為打造院士創新特區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一是繼續大力引進全年駐港的海外院士。在目前已入駐5名的基礎上,計劃2021年累計達到10名、爭取突破20名,帶動入港院士團隊發展壯大,充分形成國際院士集聚生態。二是實施關鍵技術攻關突破。聚焦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重點打造中子科學國際研究院、氫能國際研究院,加快突破先進中子能“核電寶”在重點應用場景的率先應用;試點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和“氫進萬家”示范工程,創建集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環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裝備研發于一體的國家級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創新基地。推動微型半導體制冷芯片項目達產運營。推動NPR鋼新材料進入艦船制造、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使用。三是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在2020年綜合產值突破600億元、利稅突破35億元的基礎上,實現年度產值突破1000億元、利稅突破50億元。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院士 創新 國際 探索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一区日本道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 中国日本亚洲综合久久久 |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性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