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委員評論
為美麗中國注入更多文化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文化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導向、凝心和基礎作用。充分發揮生態文化重要的基礎作用,已成為生態文明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之舉。
繁榮發展生態文化需要廣泛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其“深邃歷史觀、科學自然觀、綠色發展觀、基本民生觀、整體系統觀、嚴密法治觀、全民行動觀、全球共贏觀”的思想精髓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是我國生態文化的核心要義。我們要廣泛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理念。
繁榮發展生態文化需要繼承弘揚中外優秀生態文化。任何一種文化形態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生態文化也是對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中優秀基因的繼承與弘揚,是對中外優秀生態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國古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違農時”等自然生態思想,西方國家反思工業文明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種種弊端相繼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積極借鑒,并從中汲取營養,以推進我國生態文化的繁榮興盛。
繁榮發展生態文化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多出精品力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形成了很多綠色發展典型案例,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演繹出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提供了一大批鮮活的創作素材。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認真進行總結,廣泛宣傳推介。尤其是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用各種文藝形式打造一批生態文化的精品力作。要緊跟時代變化,創新生態文化作品形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擴大傳播,發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好聲音、講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好故事。自然生態環境領域的科學家也應與藝術家一起,拿起手中的筆,投身到生態文化的宣傳和創作中去,創作出自然生態文化經典作品。
繁榮發展生態文化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是生態文明五大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構建生態經濟、目標責任等其他四大體系建設具有指導性、基礎性作用。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新發展階段,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宣傳文化、生態環境部門要更加重視生態文化建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在指導思想、宣傳戰略、工作目標、選題安排、資金扶持、考核獎勵和作品宣傳等方面作出工作安排和重點支持,認真組織“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年度主題活動,有效開展環境日、地球日、全國節能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積極提倡和引導生態文化創建活動。
繁榮發展生態文化需要全社會廣泛積極參與。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深入推進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通過多種形式激發人民群眾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呵護自然的熱情和內在動力。在更大范圍、更高層面加大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單位創建力度,讓綠色生活與綠色消費蔚然成風,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群眾基礎。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大力繁榮發展生態文化,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的向心力和感召力,推進生態文明體系建設更加全面、更加協調、更加深入,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態 文化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