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付振強)疫情之下,世界經濟在“疫路”中艱難前行。中國該如何應對世界經濟復蘇窗口期?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表示,經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開放國門應提上議事日程,他建議我國當前需提前謀劃,盡早研究推行“疫苗護照”。
推行“疫苗護照”成為跨國活動“通行證”
“疫苗護照”和普通護照有何區別?朱征夫用一句話概括為:一份可以證明持有者接種過新冠疫苗的紙質(或電子版)文件。朱征夫表示,“疫苗護照”并非真正的護照,而是接種新冠疫苗后生成的證明,與我國的“健康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信息上反映了注射疫苗情況。
出境、入境、過境、空運、海運、陸運……只要涉及跨國跨境行為,“疫苗護照”就是必須要提供的“通行證”。朱征夫表示,“疫苗護照”概念也有先例,如世界衛生組織會為國際旅行者提供包括黃熱病、瘧疾、霍亂以及風疹等疫苗的接種國際證明,因其文件為黃色,又與黃熱病有關,故得名“黃卡”,持有該證明就能有效阻斷住傳染病在國際之間的傳播。
在各國相繼為民眾接種疫苗背景下,推行“疫苗護照”成了不少國家實現安全跨境人員正常流動的不二選擇。朱征夫介紹,以色列近日宣布超50%人口接種了兩針疫苗,同時宣布結束封閉生活,對出國旅行者推行“疫苗護照”,持有者方可進入商場、影院,參加音樂會、節日活動等大型聚集活動。當前,全球不少國家都在研究推出“疫苗護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均表示將積極推進“疫苗護照”計劃。
“我國疫情整體情況基本得到了控制,如何安全地實現出(入) 境,‘疫苗護照’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朱征夫坦言,提案的目的并非立刻推行“疫苗護照”,但要盡早謀劃,未雨綢繆。
“疫苗護照”須滿足疫苗效果安全可靠前提
“當前要加大力度接種新冠疫苗,為鼓勵公眾自覺接受接種疫苗,逐步放開為疫苗接種者開放護照辦理和換發新護照。” 朱征夫建議,用“新冠檢測+疫苗護照”來取代入境旅客的14天強制隔離期。對入境旅客需要進行新冠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且持有中國政府認可的“疫苗護照”的,可以不再實行14天的集中隔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疫苗護照”話題受到關注。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疫苗護照”是否推出,既是一個科學性問題,也是一個實操性的問題,各個國家在考慮是否推出“疫苗護照”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
朱征夫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當前新冠疫苗減少病毒傳播的有效性仍存在未知數。“疫苗護照”能夠促進各國間恢復到“正常生活”,促進國際旅游和國際貿易往來,誰先打開國門誰先收益,與此同時,先打開國門的也必將承擔一定風險。如果能有效論證當前疫苗的效果是絕對可靠的,推行“疫苗護照”勢必要加快進行研究。
“可先在國內推行‘疫苗護照’,憑接種疫苗的電子證明書在國內旅行可免核酸檢測。”朱征夫建議,在國內謹慎穩步推進,也有利于推動各國’疫苗護照”的互認和快速準確識別。對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國家和地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相關規定,逐步開放來中國進行商務和旅行簽證,推動國際旅游和國際經貿活動逐步恢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