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題:彭靜:愿家門后隱秘的角落暴力不再
新華社記者黃垚、周聞韜
“遭遇、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數,我希望能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彭靜再一次帶著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相關提案,走進兩會。
令她振奮和欣慰的是,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又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反家暴、探索新型生育成本分攤模式、促進婦女平等就業是她關心的話題。53歲的彭靜,做律師已經30年,始終精力充沛,被同事稱為“不會午休的人”。多年來,她一直為反家暴、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呼吁奔走。
這是一個捍衛者執著努力、收獲希望的故事。
2020年尋常的一天讓她記憶深刻。重慶一位已婚4年的女性找到她所在的律所委托辦理離婚。委托人將基本材料遞來的同時,還將丈夫家暴她后親筆寫下“今后不再犯”的保證書,作為遭遇家暴的證據交給了律師。
這讓彭靜感到欣慰。這些年盡管家暴逐漸脫離家事“束縛”,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但在遭遇暴力時主動收集證據并不常見。
“發生在家里、家人間的暴力本身就具有隱蔽性,軟組織傷、特別是遭受冷暴力受到精神傷害的證據難以采集。”彭靜說,自己所在的律所20多年前就成立了婚姻家庭事務部。這些年,包括她在內的律師都極力向來咨詢的女性普及報警、去醫院驗傷等留存證據的方法,“但實際上很多受害者不敢、不愿、不會收集證據”。
從1992年接受離婚委托起,家庭暴力就進入了她的視野。當時家暴概念尚未普及,但建立在親密關系中的暴力通常伴隨“不想走到離婚這步”的念頭,在原諒、悔恨和憤怒中不斷“復發”,給受害者的人身、精神、甚至子女帶來持久傷害。
“接觸的案例中受害者多是女方,同樣作為女性,我認為自己有責任用專業優勢去幫助她們。”彭靜說,多年來,她一直鼓勵受害女性勇敢地站出來,一遍一遍告訴她們不能“關上門”把家暴當作“家務事”。
2012年,她聯合重慶婦聯與女律師協會發起成立了“重慶婦女兒童維權律師團”,并出任團長,無償為需要幫助的婦女兒童提供法治宣傳、專業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一開始去村里,很多婦女都特別震驚,原來遭遇家暴是可以去維權的。”彭靜說,在探訪女子監獄時,里面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遭遇家暴“以暴制暴”服刑。“太可惜了,很多女性因為缺乏相關法律意識,錯過了原本可以更美好的人生。”
近些年隨著大家維權意識逐漸提高,在普法時,她也會向婦女講解遭遇家暴時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等。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全國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7918份,呈逐年上升態勢。
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調研中,她發現經濟控制、遺棄、語言暴力等容易被忽視的家暴形式也值得關注。
今年兩會上,彭靜翻開“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加強家庭建設被單列出來,加大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力度等內容赫然在列。
作為專業人士,彭靜頭腦清晰,也明白接下來的任務并不輕松:“要具體研究如何解決多年來依然存在的家暴認定難、舉證難、人身安全保護令執行難等問題,如何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提升家暴處理效率,防止暴力再次發生。”
除關注夫妻間存在的家暴外,彭靜也一直呼吁立法保護遭遇、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還是心疼孩子!”這位干練的律師,終于露出“軟肋”。
“接觸到的案例中,輕微的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父母互相謾罵或者數落孩子,給孩子造成很大心理壓力,重的甚至身體虐待。”她說,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僅包括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還涉及父母如何處理夫妻矛盾與孩子的關系。孩子不該為父母感情不好“背鍋”。
家門后隱秘的角落里,暴力時有發生,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直接傷害家庭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婦女、兒童和老人。2016年,她就將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寫進提案,建議規范和促進家庭教育,尤其為孤殘、留守、單親等困難兒童家庭優先提供家庭教育救助和服務。而今,“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再次提出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
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婦聯界別小組會議上,彭靜發表了加快探索新型生育成本分攤模式、促進婦女平等就業的三點建議,希望改善不同女性群體在就業時面臨的不公平對待。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專門提到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彭靜說,“社會應該對男女平等形成共識。家庭暴力的解決不僅需要法律規范、普法維權、社會支持,保障婦女兒童權益、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是重要的話語和力量支撐。”
“不午休”的彭靜現在帶著同樣精力充沛的年輕律師們,將婦女兒童權益方面的法律知識寫成公眾號文章,希望幫助互聯網上更多人。
“希望每扇家門后溫情滿溢、暴力不再。”彭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