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張佳琪)“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為4.04%,首次實現超過4%的目標,目前這一比例已連續保持8年。”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賀云翱對記者談起“十三五”期間我國財政教育投入的成果不斷鞏固,為“超4”行動點贊。
(資料圖)
但話鋒一轉,他直言,全球教育開支占GDP比重均值為4.487%,在世界有可比數據的190個國家和地區中,4.04%這一數字僅居第110位。“美國教育總支出占GDP比重約為7%。作為GDP全球排名第二的大國,我們的教育投入占比還未達到世界均值。”賀云翱說,對此我們應該滿足,還應逐步提升教育經費投入。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家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賀云翱表示,我國已迎來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還是解決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高質量、高水平、更全面、更完善的人才教育體系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因此,賀云翱建議,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為提升教育發展質量夯實基礎,即“將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提升至5%~6%。”
投入增加了怎么合理使用?賀云翱認為,首先應加大鄉村教育投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鄉村的中考普高率不到城市的五分之一,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的今天,這是對人力資源的很大浪費。”賀云翱擔憂地說,未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需要高質量人力資源的保障供給。“從師資、學校硬件設施、招生、家庭觀念等多方面下手做好支持工作,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才能逐漸實現。”
此外,針對基礎教育中優質資源比較集中的“老大難”問題,賀云翱呼吁通過增加學前教育投入,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盡快解決“入園難”的突出問題。通過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縮小校際差距,讓“擇校”不再難。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人才。對此,賀云翱建議,在保持相應水平、相應門檻、相應準入規則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拓展高校國際科技與交流合作的范圍,建立有利于高校科研創新及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新機制。
“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和老年教育不可忽視。”賀云翱補充說,中國產業與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對中高級技能型勞動力的需求直線上升,但國內職業教育的現狀存在著根底淺、環境差、基礎弱、差距大的問題,“只有加大相關教育投入才能解決技能型勞動力緊缺,供求總量失衡的問題。”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逐漸多樣化。賀云翱對此表示,“實現終身教育現代化,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城鄉老年教育是我們必須答好的‘新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