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聚焦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思路實現五個突破

2021年03月06日 14:41  |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2012年11月,剛剛當選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十三五”時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六千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

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追求。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便高度重視社會民生事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民生事業不斷發展完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滄桑巨變,民生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局長期保持穩定。新時代社會建設秉承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設想,深刻把握人類文明和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目標,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把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新時代社會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建設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具體化和實體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推進社會建設以及怎樣推進社會建設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探索了一條在發展中大國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發展路徑,拓展了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內涵,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制度形式。

在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方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在思路上實現了幾個重大突破:

——突出現實針對性。當前,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內外部條件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當前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隨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也提出了多樣化、更高層次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著重強調,針對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要求,必須堅持兩個“不斷”,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

目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制約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未來五到十年,能否通過社會改革與社會建設破解累積而成的結構性社會矛盾,將決定中國能否勝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能否為成功推進深層次改革、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特別需要著力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對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在收入方面,規劃建議強調,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突出價值針對性。新時代社會建設不只是要解決現實問題,還要考慮全局的、長遠的、根本性問題,要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必須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樣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一系列要求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也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還提出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這一“宣言”,以統籌發展和安全。總之,通過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建設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現。

——突出規律性認識。新時代社會建設突出政社分開,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社會治理的社會化專業化等要求,反映了我們黨對于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這是認識到了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有著不同的規律,這是一個認識上的巨大突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治理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特別是提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實現了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新飛躍,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為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社會治理強調社會化、專業化,強調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強調共建共享,反映了我們對社會建設、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上的要求,而是重大的認識上的突破。把握了規律才能做好工作,總書記不僅強調問題導向、強調原則立場,還特別強調規律。

——突出制度性保障。新時代社會建設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要求,更顯凸對于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制度性保障。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人民幸福、社會安寧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在社會建設方面的體現主要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以及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勢。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社會建設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明確了新時代創新社會治理的體制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突出制度性保障,是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的根本性體現。

——突出科技性支撐。新時代社會建設立足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科技支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決定了我們在社會建設中要靠科學技術,靠先進的社會生產力,以更低的成本,更優化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效果。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指出,要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社會治理為了人民,善于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創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機制,讓群眾的聰明才智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不竭源泉。”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極大地改變甚至重塑了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組織模式,既推動了社會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也構建著實時防范化解社會領域重大風險的能力。“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繼續推動“互聯網+”社會服務創新發展,同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強社會治理的預見性、準確性、高效性。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我們看到很多智能化的新技術的應用,將來科技在社會建設領域還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 張源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建設 治理 新時代 人民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福利永久看片 | 在线成人国产公开视频 | 最新久久偷拍视频 | 自偷精品视频三级自拍 |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