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共話"十四五"院士創新特區科技創新發展>聚焦
青島國際院士港生態體系建設
按照“科學城+產業城”模式,將世界園藝博覽會周邊成片區域“鉆石地段”嚴控為科研、高新技術和生態用地,將膠州灣東岸老工業轉型區作為產業配套區,構建“9個核心板塊+3個協同板塊+1個配套片區”功能板塊生態體系。
(一)9個核心板塊
1. “站”,院士工作站。已投入運營。占地88畝、建筑面積20.1萬平方米,包括3棟高層建筑和26棟獨棟院士樓,配套人才公寓等服務設施,打造綜合性樞紐型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
2. “加”,產業加速器。已投入運營。占地36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打造集約型的研發試驗工場,助推院士項目成果轉化“臨門一腳”。
青島國際院士港產業加速器
3. “院”,研究院。已建成并逐步啟用。項目共投資125億元,占地182畝、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重點建設18棟面積在6000—15000平方米之間的院士科研樓,承載院士實驗室、研究院、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占地180畝、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的南延項目已主體封頂,下步還將啟動東擴項目。
院士港研究院(效果圖)
院士港研究院(實景圖)
4. “產”,產業核心區試驗區。項目規劃占地3平方公里,作為院士科研成果產業化核心承載區。目前,占地147畝、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板塊已建成啟用。新材料板塊、智能制造板塊和綜合配套板塊正在建設中。
院士港產業核心區試驗區(效果圖)
院士港產業核心區試驗區(實景圖)
5. “壇”,技術論壇。項目占地186畝、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涵蓋會展中心、技術產權和期權交易市場、歌劇院、音樂廳、星級酒店等功能,作為“國際院士港高峰論壇”固定會址。項目由法蘭西藝術院雅克?魯熱力院士擔綱設計,已形成概念性規劃,正在深化修建性建筑方案設計,打造建筑藝術經典。
院士技術論壇
6. “金”,院士技術雙創銀行。借鑒國家設立政策性銀行的做法,爭取設立“院士技術創造創新銀行”。探索以院士信用和信譽、技術產權和期權等為抵押給予低息長期信貸支持,優先債轉股,進而撬動資本市場力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激發創造創新活力,爭取打造國際多邊科創銀行。
院士技術雙創銀行
7. “居”,院士特色風情居。為獲得突出成就或做出重大貢獻的院士,個性化定制風情各異的院士居,打造新時代“八大關”。
院士特色風情居
8. “網”,綜合服務網。統籌建設國際化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民族風情等服務設施,構建國際化公共服務網絡,塑造國際人文環境。
院士綜合服務網
9. “薈”,頂尖薈。謀劃布局大科學裝置、超級數據中心、超級實驗中心,爭取世界科學領域頂尖雜志、諾獎評選機構在此設立聯絡處或工作站,形成頂尖人才、頂尖裝置、頂尖機構薈萃。
(二)3個協同板塊
1. 絲路協創中心。面向“一帶一路”,吸引各國的經貿、金融、科技等機構集中設立聯絡中心,推動院士科研成果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同時將院士項目所需的人才等資源引進來。已有12個經貿文化聯絡中心入駐。
絲路協創中心
2. 院士港數字經濟平臺。與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務商——亞馬遜AWS共建聯合創新中心,為滿足院士科研的大數據需求、院士項目成果的國際化推廣需求等提供平臺支撐。3萬平方米的一期和10萬平方米的二期(國際特別創新區)已投入運營,建筑面積59萬平方米的三期(信聯天地)已主體建成,打造高端數字經濟平臺。
數字經濟平臺
3. 青島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與中國郵政集團合作設立,總占地150畝,規劃建設面積22萬平方米。一期3.7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主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上合組織國家間的跨境貿易,為院士成果轉化對外互聯互通搭建跨境電商綜合平臺。
青島郵政跨電商產業園
(三)1個配套片區
科教產融合園區:抓住企業環保搬遷的契機,統籌“城市功能完善、產業空間拓展、土地集約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圍繞承接院士港項目成果轉化、集聚智能制造產業,將占地15.7平方公里的樓山工業區,打造成青島先進制造業基地、青島國際院士港科研成果轉換區,進而將99.9平方公里的李滄全域轉型升級為“院士創新特區”。
科教產融合園區
編輯:陳京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