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甘肅武威:科學踐行沙產業 不斷探索新模式

2021年03月03日 17:46  |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基本方略,更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生態環境要保護,經濟更要發展。而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早在1984年提出的沙產業理論,“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在不毛之地搞農業生產,創造上千億元產值”沙產業構想,就是要開發沙漠戈壁,利用陽光搞農業型生產。不僅能夠修復生態環境,而且可以帶動沙區經濟大力發展。

地域特點

甘肅省武威市地處河西走廊東段,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兩大沙漠包圍,河流來水少,降水量稀缺,蒸發量大,風大沙多,植被稀疏,生態環境極為脆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沙塵天氣中心地區之一;在地理環境梯度上處于全國荒漠化最前沿,更是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地區之一。

武威市荒漠化土地3262萬畝,沙漠化土地2289萬畝,分別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5.5%、45.91%,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271.05萬畝,危害嚴重風沙口286個,風沙線長達654公里,有37個鄉鎮45萬人和143萬畝土地處于風沙前沿。

大力推進沙產業 保護環境兩手抓

近年來,武威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遵循市委“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的總體思路,優化“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治風沙”布局,大力弘揚新時代武威精神,持續開展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深入推進防沙治沙和國土綠化。通過實施重大生態項目、合理調控水資源利用、大規模壓沙造林等措施進行持續綜合治理。

堅持聚合力,高位推動沙產業發展。武威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防沙治沙和沙產業開發作為構筑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應盡之責,下發《關于加快沙產業發展的意見》、《武威市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甘肅省武威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設立錢學森沙產業中心實驗室,具體承擔沙產業開發研究。同時,武威市各級、各部門結合各自職能,積極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合力推進治沙造林和沙產業發展,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多采光,大力發展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堅持防沙治沙與產業富民相結合,優化產業布局,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至2019年,武威市累計建成日光溫室22.5萬畝,設施蔬菜產量達到100多萬噸,日光溫室發展規模居全省首位,農產品外銷量占總產量的75%以上,部分已出口歐洲、中亞等國。主栽品種為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等精細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果類為補充,實現了種植品種多樣化規模化。日光溫室棚均收益達到1.9萬元以上,成為農民穩定增收的富民產業。

堅持少用水,全力打造三大特色產業帶。積極探索水資源嚴重短缺條件下沙產業發展新模式,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全力打造以高原夏菜、藜麥、食用菌、白牦牛等為主的沿山特色產業帶,以設施農牧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沿川特色產業帶,以戈壁農業、特種果蔬、經濟林果和沙生藥用作物等為主的沿沙特色產業帶。以節水增收為導向,大力發展以覆膜種植、壟膜溝灌為主的節水農業、以日光溫室為主的戈壁生態農業,地膜覆蓋種植面積250.5萬畝,占總播面積的67%。截至目前,武威市牛存欄68萬頭,居全省第2位;羊存欄569萬只、雞存欄882萬只、豬存欄83萬頭、蔬菜種植面積75萬畝、年產食用菌6.5萬噸以上,均居全省第1位;經濟林果22.36萬畝,產量10.51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17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5萬畝。建成德青源金雞扶貧產業園、黃花灘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海升胡蘿卜水果種植基地等一批現代產業園區。引進培育福建達利、山東威龍、北京德青源、內蒙古伊利、河南牧原和紅太陽面業、中天羊業、頂樂肉牛、海升胡蘿卜、嘉禾佳果蔬、眾興菌業、華中農業露地蔬菜種植等農業產業化企業169家,“三品一標”認證企業累計達到94家、產品337個,建成電商服務中心685個,農產品冷鏈倉儲能力達58.67萬噸。武威甘草、民勤肉羊等6個農產品入選“甘味”品牌,普康養殖公司入選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民勤騰盛公司、古浪黃花灘六道溝蔬菜基地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民勤縣被授予“中華蘇武沙羊美食之鄉”,涼州區創建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堅持新技術,不斷提高沙產業發展科技水平。  大力推廣“麥草沙障+沙生苗木”、“固身削頂、前擋后拉”等治沙技術,開展機械壓沙技術試驗示范。推廣被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命名為“民勤模式”的薛百宋和“母親抱娃娃”治沙模式。在不同類型區,集中展示棉花稈、芨芨草、砂礫石、尼龍網、土工編制袋、粘土沙障等治沙新技術、新材料20多項。甘肅建投研制出全球首臺機械治沙設備,在我市建立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  原  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范基地。探索  發展  以瀕危珍稀動物觀賞和沙漠生態觀光為主的  生態  旅游業,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  年均  接待游客  10  多萬人次。  積極開展  小球藻試驗示范  ,  建成小球藻生產車間604  平方米  。加強科技合作研究  ,  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中國林科院、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開展科研合作,組織實施科研項目18項,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3項。  強化  瀕危動物保護繁育研究  ,繁育保護野生動物44種288頭(只、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120頭(只、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種92頭(只、匹),成功救護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132只。

堅持高效益,大力發展沙區經濟。依托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大力發展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建成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民勤紅砂崗工業集聚區,引進大唐、中廣核、航天萬源、中節能等大型新能源企業,民勤紅沙崗成為全市第一個建成的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天祝松山灘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核準并開工建設,武威市新能源裝機達到303萬千瓦(風電145萬千瓦,光電158萬千瓦)。大力發展沙生藥用植物,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成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8.16萬畝,發展以甘草、板藍根、麻黃、枸杞等為主的沙生藥用植物種植面積達到10多萬畝。積極發展沙漠生態觀光旅游,在騰格里沙漠前緣建成蘇武沙漠大景區、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和武威沙漠公園兩個4A級旅游景區,培育涼州區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民勤紅崖山水庫、莫高葡萄莊園等10多條特色旅游線路。

堅持治風沙,持續改善沙區生態環境。大力弘揚八步沙“  六老漢  ”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  的新時代武威精神,堅持造林、封育、模擬飛播、工程治沙相結合,認真實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大力推廣“草沙障+沙生苗木”的治沙技術,使用保水劑、生根粉泥漿蘸根、覆膜保墑、容器苗等抗旱造林技術,以通道、園區、新農村和風沙沿線為重點,針闊林混交、喬灌草搭配,大規模開展治沙造林。  2017年以來,  全  市完成治沙造林115.85萬畝,封沙育林草33萬畝。目前,累計營造防風固沙林288.51萬,封沙育林草174萬畝。  建成了民勤老虎口、龍王廟、西大河、青土湖,古浪民調渠沿線、八步沙,涼州區頭墩營等治沙典型樣板  。

2019年3月1日  ,  《武威市防沙治沙條例》頒布實施,從生態修復、管理體制、部門職責、保護管理措施、規劃控制、項目建設、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明確界定,解決了之前在防沙治沙過程中遇到的含糊不清、責任不明、執法依據不足等問題,為推進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根本遵循。

截至目前,武威  市森林、草原面積分別為  919  萬畝  、2597.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8.94%,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沙化土地明顯減少,植被蓋度明顯提高,全市荒漠化、沙漠化面積較2009年分別減少31.7萬畝、9萬畝,荒漠化程度由極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輕度減緩,呈現出“雙減雙降”態勢  。  武威市被國家林  業局確定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民勤縣被確定為全國縣級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八步沙林場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全省首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武威市被省住建廳命名為“甘肅園林城市”,  獲批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市政府被授予“  2019綠色中國行特別貢獻獎  ”。

錢學森沙產業館

錢學森沙產業館于2006年7月建成,占地面積1132㎡。館名是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宋平同志親自題寫。宋老曾在甘肅工作生活多年,對于防沙治沙和大力  發展  沙產業工作十分重視。展館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沙產業理論為主線,以展覽展示的形式介紹錢學森沙產業理論,用圖片、實物等方式展示武威市50年防沙治沙成就,30年沙產業建設新成果,館內分為5個展區,制作展板200多個,采用圖片600余張。2006年7月,沙產業館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

沙產業館作為—個科普教育館,給當代人起到一個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它在時刻告訴我們武威是一個干早缺水的地區,讓我們要節約用水,發展沙產業,同時,更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使人和自然能夠和諧相處,走上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近年來,沙產業館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關注和喜愛。如今,已累計接待中小學生及各類游客50多萬人次。

國家林業局甘肅瀕危動物保護中心

國家林業局甘肅瀕危動物保護中心是1987年經原國家林業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成立。2002年加掛“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牌子,2005年與錢學森沙產業中心實驗室合署。主要從事瀕危動物保護繁育研究、野生動物救護、沙漠生態綜合治理和沙產業開發研究等工作。

中心成立以來,從國外引進的瀕危動物種群,經過多年精心培育。如今已是國內第二大普氏野馬人工繁育基地、國內唯一的賽加羚羊人工馴養、繁殖、保護、研究基地、國內重要的川金絲猴岷山系種源繁育基地、也是國內唯—的野生雙峰駝人工繁育基地。

作為國家級重點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狠抓野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多年來監測區域內未發生重大野生動物疫情,2015年獲國家林業局“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黃羊鎮橫溝村優質梨示范園

黃羊鎮橫溝村優質梨示范園位于橫溝村一、三、四組,占地面積400畝,涉及農戶83戶336人。該示范園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示范帶動”的原則,緊緊圍繞年打基礎、兩年見規范、三年出效益”的目標,嚴格落實“四到位一實效”的管理措施,確保組織領導到位、確保群眾思想認識到位、確保示范園區建設用地到位、確保技術指導到位,確保示范園區建設取得實效。

通過幾年的努力,該示范點于2013年開始掛果,畝產鮮果100公斤左右,從2016年開始進入盛果期,畝產2000公斤左右,畝收入5000元以上,帶動了周邊優質梨產業的發展。通過示范園的帶動,橫溝村農戶發展經濟林果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管護經濟林果的積極性逐步增強,對經濟林果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示范引導作用。示范園2020年畝產2200公斤左右,畝收入6000元以上,人均純收入40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西北部風沙線的“橋頭堡”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阻隔巴丹吉林和  騰格里  兩大沙漠合攏、守住西北部風沙線的一座“橋頭堡”,生態區位十分重要。民勤縣總面積1.59萬平方公里(2385萬畝),其中荒漠化面積2154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90. 34%,生態區位特殊,被列入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帶”,是全國防沙治沙重點縣。

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以防沙治沙為主的生態建設是民勤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近幾年來,民勤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結合本地實際,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堅持不懈、系統治理。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指示精神,將防沙治沙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大規模開展治沙造林和國土綠化行動。

截至目前,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86萬畝以上,其中壓沙造林79.3萬畝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以上,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50年代的3%提高到目前的17.91%。民勤縣被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委列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2018年,民勤被中國綠化基金會授予“生態范例獎”。2019年9月,民勤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

近年來,武威市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速踐行推動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河西走廊的實踐證明,沙產業前景十分廣闊,只要遵循規律,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模式  ,  必將實現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提出  的  “在“不毛之地”創造上千億產值的科學夢想!”(文/于海芳 劉亮)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業 治沙 萬畝 生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日韩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a国产片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网站在线进。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