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100克月壤樣品入藏國家博物館
昨日,“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展覽開幕式暨捐贈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圖為觀眾在參觀月球樣品001號。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月球樣品001號。
觀眾在參觀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
昨天上午,“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展覽開幕式暨捐贈入藏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隨后展覽向公眾開放。
記者了解到,展覽展出包括月球樣品001號在內的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40余件,“嫦娥五號”返回器和降落傘原件也一同在展覽中亮相。未來,月球樣品還將赴各地巡展。
展 覽
月壤容器借鑒青銅尊造型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入藏國博的月球樣品001號重量恰為100克,被裝置于一個容器內,成為國博GB93484號藏品。
月壤容器設計師介紹,月球樣品的容器材質為人造水晶,整體造型借鑒自國博館藏的系列青銅“尊”,以體現穩重大方之感。整體外部造型高38.44厘米,象征地球與月亮間的平均間距384400千米;整體外部造型寬22.89厘米,象征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22.89天。從時空兩個緯度,展現中國探月領先地位。
容器內部造型由地球、中國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月壤儲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夾層球體造型之中,通過填滿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現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國地圖造型透光突出,象征華夏大地對月亮的長久情意。
容器內設計了地球與月球間相隔9.9厘米,取意古人所描繪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國探月突破極限、跨越“九重”。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以“月球樣品001號”為中心,展出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40余件,輔以大量圖片資料、動態圖片和視頻資料,系統回顧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嫦娥五號”返回器和降落傘原件也一同在展覽中亮相。
月 壤
月球樣品有四種基礎用途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艙安全著陸,帶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樣品,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是航天強國建設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當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宣布,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公約和多邊雙邊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對于采回的月球樣品,國家航天局會妥善存儲。吳艷華透露,除了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愿實現了。
去年1月8日,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月球樣品管理辦法》明確,月球樣品原則上將分為永久存儲、備份永久存儲、研究和公益四種基礎用途。(記者 張暢)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樣品 月球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