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就地過年催熱“預制菜”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春節,一邊是過年團聚的喜悅,一邊是減少聚集的疫情防控要求,因就地過年而催生的新消費方式。記者了解到,相比在外用餐,今年春節期間不少人選擇預定半成品預制年夜飯。
“預制菜”區別于一般現炒現烹模式,是指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加工制作,經過衛生、科學包裝,通過簡單烹調或直接開封即可食用的菜品。
在廈門,年夜飯半成品銷售火爆,廈航金雁酒店推出了單人火鍋年夜飯半成品套餐,套餐包含海鮮和牛肉兩種口味,價格為298元,顧客只需在家加熱食材即可食用。“單人小火鍋套餐一推出就產生了數十單的訂購。”商家表示。
在貴陽中大國際購物中心沃爾瑪超市,許多市民正在購買香臘鴨、辣子雞、什錦牛肉丁等預制菜品。在攤點上,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這種預制菜,還有烤鴨,拿回去熱一下就能吃了,很方便。”
“往年店里以堂食為主,今年外賣和外帶禮盒明顯增多,外帶禮盒收入在年夜飯收入中超50%。”北京同春園飯店副經理王鴻慶表示。據了解,北京同和居、鼓樓馬凱餐廳、華天延吉餐廳、華天二友居等餐館的年夜飯成品和半成品禮盒銷量也增加到往年的3倍,收入貢獻占比超50%。
據餓了么平臺數據顯示,平臺上超過一半的零售商家今年春節期間將照常營業,西貝、真功夫等餐飲商家都上線了年菜半成品,部分商家甚至開設了零售門店,銷售半成品、預包裝食品等零售商品,以年菜半成品禮盒為代表的禮盒類商品訂單量增至去年春節前同期的4倍以上。
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看來,半成品年夜飯消費新模式之所以火爆,是因為方便省事,只需按說明簡單加工,就可以快速地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同時,半成品年夜飯在家吃,既可避免人員密集接觸,又能滿足和家人吃團圓飯的傳統習俗。
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餐飲和零售兩個看似特性完全不同的業態出現了交集,從海底撈自熱鍋到楊國福自熱麻辣燙,餐飲零售化成為最新的商業趨勢,而“就地過年”則加速了這種趨勢,同時強化了“餐飲到家”的消費場景和需求,倒逼餐企涉足生鮮、預制菜、包裝食品等零售領域。
供應鏈和品牌優勢明顯的頭部企業紛紛借力線上平臺,從單一的堂食轉變為堂食、零售“兩條腿”走路。“預制菜”有望成為餐飲行業新的增長點。
編輯:秦云
關鍵詞:就地過年 預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