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1金融科技創新規范服務需求側主題座談會>觀點集錦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張連起:把握經濟發展的時與勢
把握經濟發展的時與勢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開啟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任務艱巨。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凸顯。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運行面臨的挑戰,一是中低收入群體受疫情沖擊較大,導致消費增速復蘇不盡如人意;二是內外需低迷與產能高企導致制造業投資復蘇乏力;三是以服務業中小企業為代表的企業受疫情影響尚在持續;四是疫情后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率上升較快,系統性金融風險有所上升;五是財政收支壓力大,?;久裆⒈9べY、保運轉“三?!比蝿掌D巨繁重。
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要看到新發展階段面臨更復雜問題和更嚴峻挑戰。一方面,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經過長期發展積累,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這是推動經濟發展和抵御各種風險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我國抗擊疫情和經濟恢復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成為全球率先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逆境中實現提升,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我國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面臨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外部沖擊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多重影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構建新發展格局、催生新發展動能、激發新發展活力、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的任務艱巨繁重。
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作用的全局性和長期性,也要看到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和新要求。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社會主要矛盾發揮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貫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個過程,解決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積極有為,又要持之以恒。關鍵是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新特點和新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看,“十四五”時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制約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不能得到充分滿足,發展的任務還十分繁重,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解決矛盾的著力點轉向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不僅提高了,而且有些以往不太緊迫的問題現在亟須及時解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則方針始終不變,著力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系統性、針對性,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建黨百年華誕之年的中國經濟政策取向,是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同時,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與勢在我們一邊。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以披荊斬棘、風雨無阻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奮然前行。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張連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