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1金融科技創新規范服務需求側主題座談會>會議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回首2020年,每個企業,每個人走過來都不容易。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蘊藏著巨大的升級與活力,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的最新觀點,令人振奮!
服務實體經濟,穩住“基本盤”
截至目前,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4100家,總市值近80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科創板、創業板改革蹄疾步穩,成就顯著,我國資本市場已造就了一批世界500強公司和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源頭活水。”談及此,肖鋼這樣說。
今年,中國內地和香港有124家公司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首次超過了美國的121家。
“A股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實現營業總收入占全國GDP比重超過50%,稅收占整個企業稅收的30%,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40%。今年全球經濟遭受疫情打擊,但A股公司業績已觸底反彈,成為穩住中國經濟的‘基本盤’。”肖鋼這樣說。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賦能硬科技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科創板上市企業平均研發投入比占到了15.63%,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奠定了硬科技地位,積聚了持續創新的能量。”肖鋼表示。
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和注冊制落地,今年以來A股342家公司首發上市,合計募資4238億元。此外,新三板改革平穩實施,增強了市場的吸引力和覆蓋面。“剛剛運行的精選層,首批32家公司高科技產業占比為53%。可見,資本市場一系列制度改革紅利,不僅為科技型企業打開了融資渠道,發揮了連接技術、資金和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還通過高效率的并購重組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通道,而且對于完善科創公司治理結構,促進持續穩健經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肖鋼這樣說。
助力雙向開放,夯實外資信心促內資企業走出去
讓人感到振奮的,是境外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據統計,今年11月份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額同比上漲了47%,這已經是境外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了。目前,通過債券通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已達2307家,全球排名前100的資產管理公司已有75家完成了備案入市。
“據我觀察,各大外資機構近期陸續發布了對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展望報告,不少機構對A股給出了‘高配’‘超配’的評級,映射出其對于明年中國經濟基本面充滿了信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12月初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3。”肖鋼這樣說。
在外資流入的同時,中資企業“走出去”發債的熱情同樣高漲。“2020年以來,在亞洲以美元、歐元、日元計價的債券發行量達到了2094億美元,其中,中資發行人占總量的65%,而且發債成本創下了近3年來的新低,有力地促進了中資企業的發展。”肖鋼表示。
臨近歲末,又到盤點時刻,一年的經濟數據就要出爐,資本市場改革也可圈可點。“展望明年,我國經濟復蘇動能強勁,中國金融資產必受青睞!”談及此,肖鋼語氣堅定。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