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廣西田東:一個高質量脫貧的縣域樣本

2021年02月25日 14:49  |  作者:阮蓓 李鵬  |  來源:中國農網
分享到: 

紅色熱土又將載入脫貧史冊!

九十多年前,百色起義軍在廣西田東擎起第一面鮮艷紅旗,掀開了中國共產黨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工農武裝割據”偉大壯舉的序幕;九十多年后,脫貧摘帽的鄉親們在易地搬遷安置房里掛起了火紅綢緞,歡度全縣所有貧困村和貧困戶出列后的第一個新春佳節。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面對高度典型的貧困特征,田東探索出謀深慮遠的戰貧方略、走出快人一步的脫貧速度、取得堅實持久的脫貧成果。2016年以來,田東以過硬的戰法,捧回了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等161項國字號和自治區級獎項。

這里致貧原因復雜、典型,集“老少邊山窮”于一身,2015年貧困發生率仍為15.01%,近8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論述為統領,用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將“達標摘帽”和“長期發展”有機統一,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長期高質量發展;這里干部群眾盡銳出戰,打法得當,經過幾年的鏖戰,于2018年歷史性地實現整縣脫貧摘帽;這里脫貧戰果豐碩堅實,為鄉村實現振興夯基壘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依然實現GDP同比增長7.9%,增速高出全國5.6個百分點;這里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被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兩次提名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高質量脫貧標兵。

在全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際,記者再次深入田東探訪,回望戰貧歷程,總結打法經驗,找尋取勝之鑰。


一次謀深慮遠的戰略布局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論述,將“達標摘帽”和“長期發展”有機統一,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長期高質量發展


初春的田東已暖意洋洋,蜿蜒的右江河水見證了它厚重的過往。這里位于廣西西南一隅,深居河谷腹地,距中越邊界不足100公里,山環水繞的地理環境庇佑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誕生。

時空更替,戰時的天然屏障一度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直到2015年,田東還有53個深度貧困村。

治理貧困一直都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大難事。在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老少邊窮”地區,扶貧更是“南天門上種南瓜——難上加難”。

如何解題成為擺在田東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目標緊盯脫貧,但絕不止脫貧。換句話說,不能僅為了脫貧而脫貧。”百色市委常委、田東縣委書記劉明國認為,脫貧攻堅是涉及政治、發展的第一工程和系統工程,要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同時將“達標摘帽”和“長期發展”有機統一,推動縣域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在田東縣委、縣政府看來,打贏脫貧攻堅戰,靠各自為政、零敲碎打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全縣形成合力、構建系統性的貧困治理體系,凝聚共識、集中力量、統一指揮、協同作戰,才能贏得攻堅勝利、激活縣域發展的“潛力板”。

共識如何凝聚?田東縣委、縣政府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論述作為基礎性、常態化工作來抓,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各級黨員干部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凝聚起“忠誠使命、萬眾一心、精準發力、實干爭先”的田東脫貧攻堅精神。

如何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高位統籌是田東攻堅克難的有力法寶。田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第一責任人的縣、鄉、村三級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構建了“縣委書記帶頭抓、縣級領導全力抓、組織部門具體抓、有關部門協同抓”的黨建責任體系,形成了縣主要領導遍訪貧困村、縣四家班子領導聯系村、干部幫扶貧困戶全覆蓋的工作體系。

軍號一響風雷動。田東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同心共轉,形成了“全縣一盤棋、團結一致干”的格局,探索出了以精準脫貧“五步工作法”和“十大長效機制”為代表的“田東經驗”:

——精準脫貧“五步工作法”是指“精準宣貫為先導、精準識別為基礎、精準施策為核心、精準監管為保障、精準退出為目標”,以問題為導向,讓脫貧政策精準落地。

——“十大長效機制”以“黨建引領、產業扶貧、就業創業、分類救助、基礎建設、資金投入、社會幫扶、脫貧監管、統籌城鄉、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為內涵,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讓貧困地區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

在治理體系、方法機制的支撐下,田東縣發起了脫貧攻堅陣地戰、產業強縣持久戰、新型城鎮化建設大會戰“三大戰役”,干部群眾萬眾一心,沿著這條行軍路線勇往直前,向著高質量脫貧發起了沖鋒,取得了豐碩、堅實的脫貧戰果。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田東戰“疫”又斗貧,就業扶貧成果的可持續效力充分顯現。田東實行貧困勞動力就業獎補及疫情期間返崗農民工交通補貼等政策,截至2020年底,全縣共發放就業獎補約4300萬元,覆蓋外出務工貧困戶1.9萬余人,推動貧困戶實現務工收入約7億元。

  

一場各個擊破的脫貧攻堅陣地戰



——堅持“靶向治療”,一塊一塊啃“硬骨頭”,創造性地推動各項精準幫扶措施落實落細


一座方塔狀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屹立在縣城北側的山上,在蒼翠松柏的映襯下,石碑更顯挺拔。

田東是一座英雄之城,面對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這里從來都不缺攻堅克難的精神。

“老少邊窮”地區缺的是條件——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都離不開資源要素的支撐,資金、人才等要素短缺是制約小城發展的最大命門。在貧困地區,有限的財政資金、人才投入如何才能激發起最澎湃的攻堅動能?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田東瞄準要素匱乏的難點、痛點,精準發力、多向創新、多點突破,下足了改革創新的“繡花”功夫,攻克了脫貧路上一個又一個堡壘。

以往,貧困戶貸款難,難在沒有抵押物。2015年,田東創建了貧困村信用體系建設,采取更加合理的信用評級方式,綜合考慮道德品質、社鄰關系、遵紀守法等情況,科學評定貧困戶信用狀況。截至目前,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4.22億元,受惠貧困戶近1萬戶。

林逢鎮關國村路旁的圍墻上,“今年我養牛,明年牛養我”的標語格外醒目。“你看我這牛長得肥不肥?”脫貧戶譚國見到記者便開始炫耀家里養的牛,他靠著5萬元小額信貸起家,成了村里的養牛能手。

以信用體系改革為肇始,2016年以來,田東農村金融改革步伐不停,組織機構、農村信用、支付結算、保險保證、抵押擔保、村級服務“六大體系”相繼建立和完善。截至2020年,全縣金融機構種類齊全度居廣西縣域第一位,越來越多金融服務下沉到山區農村“毛細血管”。

“我們立足于培育‘造血式’扶貧‘干細胞’,把金融改革與扶貧開發相結合,‘應貸盡貸’,盡量滿足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激活了貧困村生產要素。”田東縣常務副縣長王以彥介紹。

孔雀東南飛、麻雀也留不住,長期以來,“老少邊窮”地區人才流失嚴重,田東也不例外。

難題最需妙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田東銳意改革,內外發力,制定傾斜激勵政策,引導人才活水加速向基層匯聚。幾年過去了,這片紅色山川間激蕩起動人心弦的回響。

一方面,田東大幅提高脫貧攻堅工作在黨員干部年度考核中的賦分權重,出臺“一票贊成”績效考評辦法,對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直接評為優秀。指揮棒所指之處,處處是黨員干部夙興夜寐、盡銳出戰的景象。

另一方面,田東注重脫貧攻堅隊伍“內外兼修”。在選派優秀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員的同時,還深入實施“三個培養”工程,重點培養本地鄉土人才,大批致富帶頭人和村干部后備人員成長起來。

更重要的是,在黨員干部春風化雨、久久為功的引導下,貧困群眾摒棄了“等靠要”思想,堅定了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信心。作登瑤族鄉平略村村民黃梅描述起貧困戶精神面貌的變化時說:“過去自卑、怯生的村民,如今腰桿子挺了,說話底氣足了!”

以金融、組織改革為代表,田東縣改革創新的“組詩”篇篇屬“佳作”——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試點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國家及自治區級榮譽161項。

  

一場穩步升級的產業強縣持久戰



——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帶動脫貧振興能力持續增強


在田東農村發展滯后的那些年里,玉米、水稻是田間最常見的作物。種養模式簡單、經營分散、缺少龍頭帶動、產業鏈條較短等問題一直制約著田東農村產業發展。

產業無從抓起,富民強縣就無從談起。田東縣把發展產業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之策,在綜合研判縣域農業農村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了《田東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田東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田東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掀起了一場產業強縣持久戰。

“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引進大型農企,加快農產品加工與物流園建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劉明國認為,要優化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將短平快的脫貧產業和不斷升級的高效產業相銜接,形成長短結合、多點支撐、多重覆蓋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助力田東從產業脫貧走向產業興旺。

“以前村里種玉米,只能維持溫飽;現在響應政府號召,改種價值高的芒果。”林逢鎮林馱村那王屯果農黃大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扣除種植成本后,每畝凈收入保底8000元,比外出打工劃算!”

規劃引領下,全縣流轉土地20.35萬畝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711個,累計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158個,各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產業支撐,全縣芒果、優質稻、蔬菜、特色種養等扶貧產業覆蓋率達96.85%。東方希望集團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正邦集團6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等循環農業養殖項目落地建設,龍頭企業帶動效應顯著,形成新的重大骨干產業。

在夯實產業扶貧的基礎上,田東順勢而為,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向品種、科技、管理、服務要效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以芒果產業為例,2020年,田東立足亞熱帶特色資源,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加速芒果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開發利用;同時,引入廣西首條芒果自動分選生產線,連片打造集農業生產、加工倉儲物流、農業電商、農旅休閑、科技研發、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產業基地,讓產業增值的紅利惠及更多農民。

“這兩年,從事芒果種植、銷售、配送的村民戶均年收入超過了20萬元,家家蓋起了‘芒果樓’!”林逢鎮東養村黨支部書記陸秀緞高興地說。

從長遠看,高質量脫貧要以地方財力為后盾。田東縣在推動貧困鄉鎮、村、戶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不忘做大縣級財政、做強實體經濟。在推動建材、造紙、制糖等傳統老產業轉型調優的同時,以最大程度的思想解放和政策優惠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近5年,共引進招商項目72個,總投資275.25億元。其中,農產品加工與物流產業園規劃建設2600畝,已完成一期投資1.8億元和部分土地“七通一平”,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到園區考察洽談合作,香港巨人園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進駐,建成后將成為廣西同類產業園區中規模最大的園區。

人在畫中走,水在畫中游。喀斯特地貌塑造下的田東風光旖旎。近年來,田東正不斷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走上“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道路。

一泓碧水薄霧繞,漁夫撒網浣女笑。錯落、別致的村居掩映在翠綠的香蕉林中,林下游人如織,笑聲如歌,祥周鎮模范村這如詩如畫的美景,讓人很難聯想到,幾年前這里曾是“隴佛九石一分地,廣種薄收熬窮日”的貧困村。

“我們不僅規模種植香蕉和火龍果等效益好的經濟作物,還依托龍潭靈湖開發鄉村特色游,不僅提升了產業鏈價值、村里的顏值,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值!”村黨支部書記陸瑤倩介紹,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7216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92元,模范村成了名副其實的“模范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田東依托紅色旅游資源,不斷培育“紅帶綠”文旅產業,全縣產旅融合項目多點開花。“十三五”期間,全縣旅游接待達1535.56萬人次,旅游消費131.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7.42%和136.51%。

  

一場統籌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大會戰



——加速資源要素在城鄉間流動,強城鎮、美鄉村,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若俯瞰田東,城區框架沿著縱橫的國道不斷延展,“六縱六橫”的路網格局已經形成,一條條伸出的“觸手”將周邊農村地區“拉”得越來越緊。

“城鎮化率的提高,有利于拓展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脫貧攻堅和縣域經濟發展釋放更大戰略空間。”劉明國認為,堅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一體聯動,能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在城鄉間充分流動,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鄉融合關系圖景。

以脫貧攻堅為契機,擴大新型城鎮化建設大會戰,可以說恰逢其時、恰乘其勢、恰合民意。

這場新時代紅旗漫卷的大會戰,“第一槍”從哪里打響?

城鎮化建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則到頭來只能是“什么都建了一點,但什么都沒建好”。田東縣委、縣政府意識到,要打好這場大會戰,關鍵在于抓住龍頭,構建起加速資源要素在城鄉間流動的“導流器”。

縣城是城鎮化建設的龍頭。田東縣注重規劃引領,強化“新田東、大縣城”格局,《縣城總體規劃》獲批實施,近5年城區面積擴大3.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1%,城區綠地率33.66%。先后引進中冶賽迪、碧桂園、恒力等集團開展戰略合作,金芒大道貫通高速出口和城北高鐵站,公共服務中心建成使用,城南濱江新區一期基本建成,沿江雙向開發前景光明。即使在2020年疫情期間,仍有碧桂園、恒力城、登高中央公園等17個房地產開發項目火熱推進,房產銷售面積超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實現產銷兩旺。完成土地征收8808畝,供地31宗1529畝,實現土地出讓收入11.39億元,創歷史新高。

同時,注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2017年起實施鄉鎮特色集鎮三年提升計劃,財政先后投入9000多萬元,撬動社會資本約12.12億元,發動群眾集資捐款、投工投勞等,對全縣10個鄉鎮街道、村屯進行集中改造,鄉村風貌改造“三個結合”“田東模式”獲自治區黨委領導批示肯定,并在百色全市推廣。

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田東的“導流器”是園區建設。過去5年,田東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建設深百合作田東產業園,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園,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十三五”期間,全縣269個重大項目實現開工。

“園區一頭連著工業、一頭連著農業,一邊接著城市、一邊接著農村,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理想載體。”田東縣縣長黃文明指出,發展園區經濟,可以搭建起政府、企業、返鄉入鄉人員、農民多方參與的興業平臺,最大限度凝聚起發展合力。

蜿蜒的古榕江畔,萬畝蔬菜基地鋪向遠方,設施化育苗工廠點綴其間,不時有幾名農民戴著斗笠下田摘菜。這幅集古樸與現代元素于一體的“田園勞作圖”,是天成國家有機農業綜合體項目的杰作,這里配備了有機果蔬設施生產基地、生態農業休閑旅游路線及配套度假區,共吸納了1700多名農民就業。

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田東在這場大會戰中,還充分考慮到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如何快速融入城鎮的問題。

走進思林鎮龍邦村安置小區,記者看到,扶貧車間、社區服務中心、衛生院、學校、菜市場、快遞網點等設施一應俱全,街道上人們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我們采取城鎮安置的方式,將城鎮優勢資源充分對接到貧困戶,使搬遷群眾不僅能盡快就業脫貧,還能快速融入市民生活。”原國家發改委掛職田東縣委常委、副縣長潘瑪莉介紹,社區街道優化服務,包搬遷入住、包就業創業、包生活指導,讓群眾“搬得出、安得住、融得快、能致富”。

“過去爬天梯,現在坐電梯!”村民班榮從山里搬遷出來后,很快打消了各種顧慮,“在扶貧車間上班很近,社區生活又方便,現在日子特別好!”

戰鼓催征馬蹄疾,心向振興再出發。農歷牛年伊始,以鄉村振興總體戰為統領的新會戰已在田東打響。我們有理由相信,田東將以可持續減貧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舉措創造全面振興鄉村新征程的新局面,力爭為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再樹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縣域樣本。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脫貧 田東 產業 發展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不卡 | 亚洲人网站77777 |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