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如何借好新興科技這股力,讓更多文物活潑出圈?

2021年02月24日 09:32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唐宮夜宴》來到河南博物院錄制現場版。

憑借亮相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宮夜宴》,一群嬌憨可人的“唐朝小胖妞”從唐代穿越而來,帶動了婦好鸮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等國寶火熱出圈。據悉,她們新近又來到河南博物院錄制了現場版,即將登上河南元宵晚會。值得關注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文物破圈所收獲的滿堂彩,《唐宮夜宴》并非孤例。舞蹈、動漫、影視、綜藝、游戲、小程序……形形色色的載體之上,不約而同涌動著文物、古畫破繭而出、穿越時空的蹤跡,帶來文化藝術生命力的多維感知。其中,以新興科技創新文博元素的當代表達,可謂一種共通的創作邏輯。比如《唐宮夜宴》,就是充分運用了5G、AR(增強現實)等最新技術,在二次創作、數字合成、融媒體傳播等手段的創新下,以虛擬場景與真人演繹的有機交融將歌舞融入博物館場景,讓文物鮮活可感。

在文博界人士看來,以《唐宮夜宴》為代表的創新探索獲得大眾認同頗具啟示意義。它提醒我們,在激活傳統文化寶藏、推動文博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方面,新興科技大有可為;但與此同時,如何用好新興科技,則需要以誠意去揣摩,以匠心來打磨,充分挖掘展示文物資源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智慧。

5G、AR、區塊鏈……新興科技不斷豐富文物出圈的應用場景

讓文物活潑潑地出圈并非一件新鮮事。早在數年前,一系列 “萌萌噠”的文創就曾激活故宮的文博資源,引無數人競折腰。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文物出圈的路徑顯然在升級。無論以何種形式作為載體,都越來越注重于借力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進一步“腦洞大開”,于古今交匯處為沉睡的文物找到新的可能。

除了《唐宮夜宴》之外,另一個被文博界津津樂道的案例是“云游敦煌”。該小程序上線一年間,以不斷刷新的科技感,成為數字文博標桿樣本,迄今訪問量近3000萬人次。春節前夕,“云游敦煌”推出了“點亮莫高窟”功能——敦煌文獻中描述的莫高窟歲時燃燈“一川星懸”的盛大恢弘場面,竟然首次在線上得以重現。每一位用戶都可以“點亮”崖體上的洞窟,點亮人次增多,畫面中燈光的亮度則越強。記者了解到,“云游敦煌”此番還原莫高窟傳承千年璀璨的歲時民俗,移動數字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是硬核支撐。例如,每位用戶的點亮動作被永久記載在互聯網上,獲得互聯網世界中專屬于自己的唯一哈希值,就得益于區塊鏈技術的加持。

收官不久的 《登場了!敦煌》同樣憑借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一眾文博綜藝節目中翻出了撲面而來的新意,并因此俘獲了一大批青年粉絲。吸引年輕人追看的,不僅僅是青春偶像成為尋訪嘉賓、紀實影像與真人秀混搭的樣式,更有穿插在每期節目中的動畫特效片段——因莫高窟保護刻不容緩,節目拍攝并未直接在洞窟內進行,取而代之的是數字掃描資料,而讓千年壁畫“動”起來的動畫特效則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內涵的表現力,它們雅致簡潔,略帶剪紙風格。

在業內人士看來,讓文物活潑潑地出圈,一方面需要把文物背后的精氣神充分挖掘出來,另一方面需要對接當下的生活。信息時代背景下,層出不窮的多種現代技術手段正是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或優化傳播內容,或豐富傳播渠道,或實現“身臨其境”特效,或加強觀眾與文物互動,最終都將使古老的文物活潑起來、時尚起來,為當代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喜聞樂見。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吳萌長期從事博物館數字化應用研究,她告訴記者:“5G時代的到來,信息的高速傳輸令AR在實時渲染、計算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瓶頸得以突破,還將迅速帶動XR(擴展現實)發展,這類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剛起步不久,未來不可限量。”

技術與藝術、文化的融合創新,構成文物出圈的核心推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形形色色的文博出圈案例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與藝術、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這也提醒業界,創新不應僅想著吃技術紅利。讓文物活起來并不簡單等同于讓文物動起來,只有形式不見內容,只有技術不見文化,注定走不遠。

大英博物館兩年前將中國明代山水畫《秋林讀書圖》立體化的嘗試,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這段短短兩分鐘的影片,通過3D技術將中國畫特有的“高遠”“深遠”“平遠”變得真實可感,平面的山水畫卷瞬間有了縱深感,不知不覺間,觀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畫中世界。吳萌指出,這樣的技術實現起來不難,但將其移植到其他畫作上并不容易。這需要嚴謹的學術支撐,用合理的想象補全畫面中太多縱深向的細節,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復制”。

每一種“文物活起來”的爆款樣本,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配方。如何調配,需要沉下心來揣摩。在業內看來,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才能準確提煉并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把文物承載的文化力量充分釋放出來。藝術評論家陳履生特別提出,對于現代技術的運用,需要注重其與文物氣質的相契,以確保跨界的品格。

對此,不妨將目光投向文博綜藝《國家寶藏》這一業內公認的范本。這是一檔充分調動現代舞美技術營造沉浸感的節目,但其三季評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實是針對每一件國寶、每一座博物館內涵的深度挖掘與個性策劃。例如在聚焦蘇州博物館的一期中,節目組用頗具地方特色的蘇州評彈作串聯,背后的隱線則是盡顯對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蘇作”,令不少觀眾感嘆由三件國寶而讀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達拉宮的一期中,與歷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樣令人淚目的,是一位為西藏教育傾注畢生心血的“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見,最終讓這檔節目口碑與熱度持續在線的,是國寶的精神內核,技術不過是恰到好處地為內容插上翱翔的翅膀。(記者 范昕)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文物 技術 出圈 科技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顶级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高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 一级特黄录像免中文 | 一级a2021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