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神秘古村落“談經古樂”傳唱了600年

2021年02月23日 11:06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 

攀枝花仁和區迤沙拉村流傳一種源于洞經音樂的古樂曲

2月20日,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一座農家小院中,傳出陣陣二胡曲聲,悠揚婉轉。二胡演奏者,是76歲的起光祿老人,他演奏的曲子叫做迤沙拉談經古樂,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迤沙拉談經古樂,由洞經音樂發展而來,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其演奏樂器包括二胡、京胡、三弦、芒鑼、嗩吶、竹笛等,為多人演奏,既有宮廷音樂的悠揚婉轉,也含江南水鄉的小調韻味,曲調古樸、清新,別具一格。 

 彝族古村

古樂流傳至今數百年

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最南端,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歷史上這里曾是南絲綢之路上拉鲊古渡的一個驛站。經過長期的多民族交往融合,這里形成了彝族的一個支系——俚濮,以及獨具特色的俚濮民俗文化。談經古樂,就是其中一大民俗。

起光祿是談經古樂的代表性傳承人,老人雖已高齡,但身體硬朗。“談經古樂,又叫‘洞音’,是從洞經音樂發展起來的。”起光祿介紹說,在最開始,洞經音樂是一種宮廷音樂,后來流傳到民間,為普通百姓所用。

其實,流傳在迤沙拉的談經古樂,不是純粹的洞經音樂。迤沙拉的俚濮人,其祖先是在明代洪武年間陸續從南京、長沙等地遷徙而來,之后與當地彝族逐漸融合,在此期間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談經古樂也是在那一時期逐漸傳唱開來,在婚喪嫁娶等活動中演奏。

因此,迤沙拉談經古樂,與洞經音樂有很多區別。表現在樂曲上,既有宮廷音樂的悠揚婉轉,還有江南水鄉的小調韻味。

起光祿說,演奏談經古樂,最少也要5人,人越多,越好聽。

文化傳承

發掘整理出20多首曲目

初中畢業后,愛好音樂的起光祿就開始跟著村里的老人學習談經古樂。到工作、退休后,也一直保持著這個愛好。

1998年,仁和區文化館找到起光祿,請他幫忙發掘、整理談經古樂,并形成樂譜。

起光祿說,自古以來,迤沙拉談經古樂都是師徒口傳心授,并沒有樂譜。因此,他花了大量時間去整理,將曲目編成樂譜。一邊整理,他還一邊組織村民學習、演奏。

如今,迤沙拉談經古樂已經有《朝歌》《疊落泉》《五字誦》《七字誦》《月兒》《桂香頌》等20多首曲目。在仁和區文化部門的幫助下,迤沙拉村還成立了10人左右的樂隊,每逢旅游節慶等活動,就會為游客演奏。

平地鎮中心校還將談經古樂融入到教學中,邀請傳承人和文化專家到學校進行交流指導。學校的談經古樂社團,也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獎。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徐湘東 肖洋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音樂 古樂曲 彝族古村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精品V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 日本韩国床震无遮挡高潮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