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資訊
自然資源部:我國初步形成生態修復新格局
據自然資源部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取得開創性進展,構建了陸海統籌、系統修復的綜合治理體系,初步形成生態修復新格局。
“十三五”期間,我國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控規則,將陸地、海洋生態空間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需要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此外,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編制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布局了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等7大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等2項單項工程。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這也是十八大以來我們制定的全國性的第一個生態保護重大規劃,在全國青藏高原、黃河、長江等重要的大江大河重要生態功能區,布設了9項重大工程,守護國家的生態安全,守住自然生產的安全邊界。
“十三五”期間,我國還開展了包括撫仙湖在內的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資金500億元,目前實際完成的投資將近1700億元。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副市長 朱云海:國家的山水林田湖草專項資金到位之后,我們把這部分資金作為原始資金,撬動了整個撫仙湖“十三五”以來300個億的投入,41個山水林田湖草項目一次性開工。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十三五”期間,改變了原來單一生產要素的治理和單項修復工程的實施,轉變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的保護修復,也初步形成了新的生態修復工作的格局。
與此同時,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
國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修復領域
礦山生態修復是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國家探索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修復,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產權等政策,激勵社會主體投入礦山生態修復。
春節期間,河南新鄉輝縣五龍山的大型戶外主題樂園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園區修建前后的對比照片,讓人不禁感嘆變化之大。
游客:之前我聽說這是一個廢舊的礦山,然后現在開發成一個旅游景區了,對我來說覺得挺震撼的。
輝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韓海龍:本著誰建設誰受益這個原則,我們從一些土地政策都給予優惠,一個是基礎設施我們政府先打造好,周邊的環境美化,然后邀請專家,對這一塊兒生態修復進行了高標準設計,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
隨著“礦山修復+旅游開展”的模式不斷成熟,社會資本也紛紛加入,當地的村民也親身經歷了從上山挖礦到景區上崗的轉變。
自然資源部表示,目前河北、江西、甘肅、陜西、貴州、重慶和云南等多個省份也出臺了實施細則,支持社會資本以參與、合作、特許經營等多種模式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改變了原來單一的財政投入的渠道,吸引社會資本來投入生態修復,使我們資金投資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使我們修復的力量進一步增加,就使資金的投入多元化。
“十三五”期間,國家還開展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兩側、京津冀周邊和汾渭平原重點城市等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修復廢棄礦點近9000個、面積達到2.5萬公頃。
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專項行動工程成效明顯
記者還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專項行動和工程成效明顯,濕地生態系統逐漸好轉,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成片的紅樹林不僅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為鳥類棲息提供了最佳場所。在3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遍布養蝦塘、養豬場的地方,每天有4.5萬噸污水和養殖廢水排入。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郭國:2017年開始生態修復,通過拆除兩岸硬化建筑、硬質海堤,退塘還濕,構建植被過濾帶,打造生態駁岸,對渠、庫、江沿線進行生態修復。
截止到目前,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成功修復紅樹林370畝、修復濱海植被30畝、人工種植紅樹林270畝、紅樹林從原有人工種植保存率不到20%增加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統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安排中央財政投入98.7億元,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濕、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2000多個。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那么地方這種典型經驗,自然資源部要認真總結,要給予政策支持,要給必要的技術支撐,同時要總結推廣他們的經驗和做法。
“十三五”期間,在中央財政支持下,自然資源部組織實施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在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中組織實施海洋生態修復,全國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里、濱海濕地2.3萬公頃,治理區域海洋生態質量和功能得到提升。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修復 生態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