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百年來首件!山西天龍山石窟被盜佛首從日本回流
中新網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現身——11日晚,佛首在除夕之夜亮相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與全國人民共迎新春、歡慶團圓。這也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叫停拍賣促佛首回歸
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回歸祖國,經歷了曲折又振奮的過程。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以下稱拍賣行)擬于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經組織鑒定研究,判斷應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隋代),于1924年前后被盜鑿并非法盜運出境。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確定“叫停拍賣、爭取回歸”的工作目標,10月15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該佛首相關的拍賣和宣傳展示活動,予以撤拍。10月16日,拍賣行積極配合,作出撤拍決定,終止有關宣傳。國家文物局與拍賣行董事長張榮(旅日華僑,浙江杭州人)取得聯系,鼓勵促成文物回歸。
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經國家文物局充分溝通,決定將佛首捐獻中國政府。11月17日,中國駐日使館舉辦文物移交儀式,張榮將持有的天龍山石窟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移交使館保管。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魯迅博物館等相關單位,在中國駐日本使館、北京海關全力支持下,取得日本文化廳文物出境許可,于12月12日,將佛首安全運抵北京,當日點交入庫,佛首重回祖國懷抱。
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組織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安排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開展文物測試分析與健康狀況評估。
佛首長33.7厘米,寬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科技檢測的測試分析結果表明,佛首石材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構成,符合天龍山巖體特征,內部一致性較好,無顯著裂隙發育。頂部和耳部發現彩繪痕跡,推斷佛像原始狀態應有彩繪。鼻翼及鼻梁部位存有有機材料,推斷有修復經歷,與鼻翼修整情況相契合。
經研究,與1922年3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35和1923年10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的原狀圖片相比較,佛首臉型、五官、形神高度吻合,特別是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細微特征,如右腮小的斑點和頸部風化形成的邊緣,兩者亦一致。依目前石窟保留痕跡歷史圖片推測,佛首被盜鑿后,其背面、鼻翼均經過修整。
經實物鑒定、科技檢測并與歷史照片比對,專家一致認為,該佛首源自天龍山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應為1924年前后被盜。第8窟為天龍山石窟唯一有明確開鑿紀年(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且規模最大的石窟,該尊佛首肉髻低平,臉龐圓潤,露出笑容,雕刻技術嫻熟、表現手法細膩、時代特征鮮明,具備北朝晚期至隋初的顯著特征,是研究天龍山石窟乃至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標本,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流的天龍山石窟佛雕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中原地區代表性佛教石窟,在中國石窟雕塑發展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會”驅動下,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境外,現收藏于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此次回歸佛首,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高度重視石窟寺保護工作。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召開全國石窟寺保護與考古工作座談會,進一步加強了石窟寺保護利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將天龍山石窟等重要石窟流失文物,確定為近期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主攻方向,主動監測協調撤拍,成功促成佛首回歸祖國。
國家文物局將會同有關方面,踐行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國際共識,在具備安全條件前提下,將佛首送回天龍山石窟,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收藏展示。
數字復原讓天龍山石窟重放光彩
在國內,遺存的是殘缺石窟,難以再現曾經的輝煌。在國外,展出的是孤獨造像,無法還原其在洞窟和林泉山水中的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太原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組織下,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與國內外一些單位通力合作,歷時六年,在大英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9個國家的近30座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采集到100余件天龍山流失造像的三維數據,實現11座主要洞窟的專業數字復原。
太原市文物局集合這些數字復原成果并推出“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這是國際上首例對歷史原因造成分離的石窟文物進行全方位虛擬復原展示的大型數字多媒體巡展,成為國家“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推廣項目,曾于2019年7月在法國進行首展,同年9月在太原市博物館開啟國內首展。
展覽充分利用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數字長卷、數字洞窟、VR石窟探險、全息影像、高清視頻、互動多媒體體驗等表現形式,創造觀眾能夠高度參與互動、沉浸體驗、愉悅震撼的陳展方式,廣角度、多層次、近距離展示天龍山石窟被盜鑿前的原貌,重現美輪美奐的天龍山石窟藝術,成為“文物+科技”融合發展的典型成功案例。
據悉,佛首在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與全國人民見面后,將于2月12日(大年初一)起,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咸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復原特展”中展覽展示。特展將延續至3月14日。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石窟 天龍 龍山 山石 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