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還原人類起源脈絡的圣地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見聞

2021年01月27日 16:54  |  作者:趙漢斌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澄江,一個因化石享譽世界的名字。一面是高原湖泊“琉璃萬頃”,風物入畫;一面是群山疊翠,莽莽蒼蒼,橫亙滇中。

身處山水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永恒命題,叩問著每一個人。

而這山水間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恰能與人同頻共振:所有脊椎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遠古的祖先,在這里發端,開枝散葉,形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多待解的謎題,提示人們關注未來之路,守護好人類家園。

寒武紀大爆發與你我有很大關系

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一層,復原了一個化石發現場景:1984年7月1日,來自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發現了一塊長尾納羅蟲化石。一錘下去,敲開了一扇洞察寒武紀早期生命之門。澄江古生物群也成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距今5.41億年前至4.85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個分水嶺。從這時起,地球上開始出現了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的生物。“澄江動物群主要由多門類軟軀體動物化石組成,卻很罕見地保存了下來。而且其時代比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要早1000萬年,更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快速性。”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方臣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與趙方臣研究員一樣,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叢培允研究員也深度參與了博物館的建設。當記者問及會最先向觀眾推薦哪件藏品時,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昆明魚。”

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脊椎動物,正是澄江生物群中的昆明魚。人類身體的基礎結構,如頭腦、脊椎和心臟等在昆明魚中已經出現,啟動了邁向未來智慧人類漫長進化歷程的第一步。

不止于此,除了脊椎動物,生命演化樹上其他現生動物的每一個分支,幾乎都可以在澄江生物群20個門類、280多個物種中找到各自的祖先。

200余種現生動物的祖先“復活”了

步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一樓大廳,最先“鎮住”觀眾的是一堵巨大的化石墻。它既是展品,又是埋藏澄江化石的真實地層,5億多年前被一場災難定格。

90塊OLED柔性有機屏構成的多媒體“海底隧道”中,寒武紀時期的200多個物種“復活”,底棲的海綿、海葵,中部的昆明魚、水母……一定睛,那時的頂級掠食者,身長兩米多的奇蝦掠過頭頂。

“這種柔性屏只有紙張那么厚,橫跨度為6.5米,90塊屏刷新一次僅需0.1秒,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高清數碼技術復原寒武紀生態系統。”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陳泰敏館長告訴記者,許多化石其實都很小,像“明星”昆明魚只有指甲蓋那么大,原本不利于展覽和科普。

“把小小的靜態化石,做成有沖擊力、活靈活現的‘動物’,多媒體應用是重要的嘗試。”陳泰敏說,VR、5D、人體感知等前沿交互技術與影音、化石結合,只有先吸引了自己,才能吸引觀眾。

“在自然博物館展覽中,以這么高比例的多媒體來展示化石展品,在全世界是首次!”叢培允介紹。建館期間,一大批古生物學者參與到公眾展陳構思規劃建議和展陳科學性指導,把古生物學知識和最新成果,轉化成通俗易懂的信息,向公眾表達。

普及傳播生命演化知識的理想研學場所

從1984年到1997年,澄江化石群的主題詞是“科研”;1997年到2012年間是“保護”;此后是研學利用。

“僅憑世界自然遺產的金字招牌和‘高冷’的寒武紀化石,并不能帶來科普及其衍生的價值。”從2014年博物館開建以來,不囿于化石一個點,建設者們著意全面詮釋生命大爆發、大演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地球生命故事,鋪開了一篇大文章。

其間,陳泰敏等一班子人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攻破重關搞創新,征集到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6萬余件珍稀藏品,接受了國外友人肯尼斯·貝林先生捐贈的200余件現生動物珍貴標本,使博物館成為立足澄江化石地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向世界普及傳播生命演化科學知識和唯物史觀的理想場所。

下一步,博物館將充分利用展陳設施、化石遺址、生態資源、天文觀測等優勢條件,全方位建設研學實驗基地。“了解生命的起源、確立人在生物多樣性中的定位、關注地球和人類命運,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就大有希望。”陳泰敏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化石 澄江 人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 | 偷偷碰偷偷鲁免费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