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1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廈門市政協委員建言建設金磚國家創新基地
種好金磚合作“試驗田”本報訊(曾天泰 記者 照寧)“高標準建設金磚創新基地,打造科技創新、工業與數字經濟、貿易投資、人才培養四大合作中心和政策協調平臺,努力把基地建成金磚和‘金磚+’國家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2021年,市政協將圍繞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開展重點協商,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1月18日,在廈門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委員們就如何助力建設金磚國家創新基地展開討論。
作為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委員對在廈門建設金磚國家創新基地充滿了期待。吳家瑩認為,廈門應利用好獨特的區位優勢,大力加強航空產業實力,提升其行業定位,開通金磚國家直飛航線,打造“海上絲路航空樞紐”,并更好地輻射其他市場。同時可依托廈門已有的供應鏈龍頭企業,融合臺資臺企,建立面向金磚國家的跨境電商和貿易公共服務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服務不到位問題,促進貿易額快速提升。
從事金融行業的吳瑞佳委員則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給出了建議,探索在廈門建設金磚國家綜合金融示范中心,籌建金磚產業投資基金,為重點項目落戶廈門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探索匯率穩定新機制,推進外資管理制度開放創新,為金磚國家提供一站式服務,爭取將廈門金磚創新基地打造成面向金磚國家的產能融合中心、國際結算中心、國際貿易中心。
在熊麒委員看來,廈門必須解放思想,珍惜并利用好多種優惠政策疊加的優勢。熊麒認為,目前廈門是中國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又陸續承擔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廈門要放開手腳,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他建議,廈門應好好利用多種優惠政策,整合現有分散的各種合作機制和制度安排,突破心中和政策上的“條框”,進一步放寬相關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快審批速度,種好金磚合作的制度“試驗田”。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金磚 國家 廈門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