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1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群眾身邊的‘小事’,都是我們關注的大事”
——山東省政協“民聲連線”第三場遠程連線網絡議政活動小記
人民政協網濟南1月19日電(記者 張文敬 雷蕾)1月12日,繼此前兩次“連線議政”之后,山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三場“民聲連線”遠程連線網絡議政活動的主陣地又回到了省政協機關。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合作媒體,大家齊聚一堂,以“現場座談+視頻連線”的方式,就民生熱點問題進行“屏對屏”+“面對面”交流。
首個連線的是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辦事處物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王潤林。13年前,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之前的“民聲連線”活動中,年僅21歲的他提出了“旁聽群眾代表”的建議。次年,他作為旁聽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群眾代表之一,坐在了開幕大會現場。13年后,已過而立之年的王潤林坐在所在單位的會議室里,再次參與到“民聲連線”活動中。
物業服務企業收費難,共有收益管理和使用不透明、監管缺位,老舊小區物業沒保障……針對物業管理難點和痛點的一番“吐槽”后,王潤林坦言,這些都是他“在街道辦事處從事物業管理工作6年來想了很久也惦記了很久的問題。”他建議,探索實行物業管理服務質量保證金制度,制定物業管理區域公共收益辦法……并以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物業管理模式為例,進行了詳細說明。
“建議很實在,也很接地氣。”省政協委員王漢斌說:“目前物業小區集體缺位,自治水平達不到;國家的治理能力下沉得還不夠,很多法律法規還需要完善。這些都有待解決。”
“如果我們這代農民老去,耕地誰來種?”隨后連線的是昌樂縣紅河鎮農學博士工作站站長張培。他也是“民聲連線”的老朋友。長期扎根鄉村的張培陳述了自己在調研中發現的農村7個方面的大問題,并結合工作站的推廣經驗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要創造各種條件,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它是系統工程。”張培的這番話得到了王漢斌委員的共鳴。侯風云委員則連發“三問”:“鄉村振興誰來振興?為誰振興?對誰有利?這些都需要好好考慮……”
在接下來的連線中,濟寧市獨立攝影師姜濤為京杭大運河發出疾呼。他對大運河很有感情,曾5次隨船南下大運河,記錄跑船人的生活。“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斷流,應該盡早貫通,讓京杭大運河成為名副其實的‘流動的文化’;京杭大運河的跑船人,不應該是‘被遺忘的角落’,應該提供他們生存的‘土壤’。”
這個話題引起了在座幾位委員的強烈興趣。張法水和戚慧貞委員提出,保護和發揚運河文化,不妨考慮從“文旅”概念入手,比如嘗試發展“水上旅游”等。
“從消費端入手,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支持居民購買綠色房產,營造以消費者為主體的綠色建筑市場環境。”最后一位連線的是山東天成鋼結構有限公司員工李建明。他針對綠色建筑如何推廣和發展向委員“問策”。侯風云、王漢斌、張法水3位委員都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聊問題、談建議,原定15分鐘的互動交流時間最后延時到將近50分鐘。委員們紛紛表示,大家實實在在做了調研,拿出了實打實的建議,聽后很受啟發,將認真梳理總結這些建議,吸納到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中,帶到山東省兩會上。
這是自2020年12月23日啟動以來,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聲連線”的第三場“連線”活動,也是省政協“民聲連線”連續第三年開展遠程連線網絡議政活動,更是省政協連續第15年于省兩會前啟動“民聲連線”活動,向社會廣泛征集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和民生改善的期盼。
截至目前,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聲連線”活動共收到意見建議1500余條,其中“百姓提案”260余件,涉及“十四五”規劃實施、鄉村振興、生態環保、醫保醫療、教育改革、交通出行、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
“剛才幾位群眾反映的身邊的‘小事’,都是我們需要持續關心關注的民生大事,希望在座的委員能夠把這些雖然發生在基層、但需要從省里推動解決的問題帶到兩會上,讓百姓的所思所盼在兩會會場上得到關注和回應。”省政協研究室副主任蓋文興說。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建議 政協 連線 群眾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