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重現地球演變歷史 創造多維感知體驗
由海百合化石、千年陰沉木、灰鯨骨骼、鯨鯊、北極熊等標本組成的展示墻, 揭開地球46億年生命故事的序幕;采用場景、多媒體和互動裝置等展示手段,引導公眾聆聽綠水青山的召喚……通過差異化發展,圍繞“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這一主題,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安吉館形成合力。
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全國首個生態省,在浙江,生態科普惠民已成社會風尚。“累計有20多萬件藏品,往年兩館年均客流量近300萬人次。”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長嚴洪明表示,博物院致力于生態文化的傳播,幫助公眾從館舍天地邁向大千世界。
縱使身居鬧市 亦可開展野外探險
拍下面部圖像,計算機會推演出你 “從猿人進化至今”的影像;穿行于地球“內部”,感受巖漿流淌的視覺沖擊;一室之內看遍浙江大地的特色景觀……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內,游客可完成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
地處市中心,2009年建成開放的杭州館,由地球生命故事、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綠色浙江等五大展區組成,以地球及生命誕生與發展為主線,再現了生命大爆發、鸚鵡螺海洋、魚類時代、蕨類森林、恐龍世界、哺乳動物時代至人類登上生命舞臺等復原場景。
“望著南極生態場景,讓人聯想到紀錄片里海豹與企鵝對峙的畫面;下一個轉角處,就看見母象帶領幼仔在熱帶雨林行進;路過濕地生態系統,一定要蹲下身觀察充滿奇趣的水下世界……”講解人員告訴記者,城市不只是有鋼筋水泥,也有壯美自然,游客移步換景,仿佛穿梭于電影場景。“有的游客會自己開發參觀路線,體驗堪比探險。”
“主線故事之外,綠色浙江展廳則讓游客將目光投向腳下的浙江大地,通過穿越海島、濕地和山地等生態場景,領略浙江美麗的景觀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浙江自然博物院科普服務部副主任徐昳昀介紹,展示策劃設計人員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考察,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模特地進行專題調查,通過還原性模擬設計和實物分模逼真再現的野外生境,使觀眾身臨其境。
徐昳昀介紹,除了供游客參觀,目前杭州館共設有科普活動八大類,涵蓋80多項,每年舉辦活動超500場次。“博物院去年發起了線上征集,精選深受網友、市民歡迎的主題活動,科普活動今后將更加精品化。”
響應自然呼喚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區別于杭州館對“自然·生命·人”縱深層次的敘事,定位為“休閑體驗”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以生態館、地質館、海洋館、貝林館等專題展為特色,在廣度上與杭州館形成互補。
“安吉館的建設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現實詮釋,場館基本保持選址地塊的真山真水,打造‘自然中的博物館’,于2018年底試開館,半年內客流量即突破百萬人次。”嚴洪明介紹道。
“從高山凍原到濱海濕地,從北美灰狼與駝鹿的捕食關系到美洲河貍與食葉甲蟲的共生關系,通過生態館內的十余種生態系統場景都能看見。”講解人員介紹,場館運用多媒體互動裝置,嘗試將自然的呼聲呈現給游客,加深觀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感。
此外,記者注意到,貝林館通過“炎熱非洲” “寒冷北美” “兄弟源緣”等五大板塊,將非洲和北美洲截然不同的生態環境、動物種類予以對比,詮釋著尊重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點開音樂軟件、搜索治愈系音樂,聽自然界的天籟之音自我治愈,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解壓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安吉館在國內自然博物館界首設的自然藝術館展廳匠心獨具,在墻面設有若干喇叭狀試聽裝置,供游客聆聽來自自然界的聲響——風聲、鳥鳴、泉涌,頗為治愈。
“即便受疫情影響,2020年兩館接待觀眾仍超110萬人次,講解6867場次,博物院也在探索疫情環境下的參觀模式,發揮數字優勢,打造優質線上內容。”嚴洪明表示,位于“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館將發揮文旅融合的優勢,打造科普研學項目品牌,爭創長三角地區“研學游”特色基地。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自然 浙江 地球 博物院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