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委員讀書>委員談民法典>委員導讀

委員導讀?丨民法典如何保護生命權

2021年01月17日 10:14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民法典第100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學習民法典有關生命權的規定,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 民法典確認生命權的意義

法律意義上的生命指自然人的生命,是人體維持生存的基本的物質活動能力。生命不可替代和不可逆轉,是人得以存在的體現,是人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前提和基礎,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民法典第1002條規定表明,生命權保護有兩個基本內容:一是維護生命安全,二是維護生命尊嚴。

由于生命對于人的根本利益屬性,使得維護人的生命安全成為了法律的根本任務之一。在民法典中,確認和維護自然人的生命權,保障生命不受非法剝奪,保障生命在受到各種威脅時能得到積極的保護,從而維護人的生命活動的延續,保障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

與此同時,生命權是自然人的一項根本的人格權,也是自然人享有其他人格權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保護好了生命權,自然人的其他人格權才有可能得到保護。一旦公民的生命權遭到侵害而喪失生命,其他人格權也不復存在。

二、 生命權具有優先性

當生命權與其他權益發生沖突時,生命權具有優先性。這種優先性在多種法律規范中加以體現。

1、 生命防衛權。為保全生命權,自然人有權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即便由此對他人的財產權、生命權以外的人身權造成侵害,也可在民法上構成免責事由。如民法典第182條明確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p>

2、 不可克減。生命權屬于不可克減的權利,即使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在緊急情形下也不能被限制和征收。

3、 受害人同意無效。在民法中,受害人同意一般可成為阻卻違法事由,并以此免除行為人的責任。但是,以生命權為客體的受害人同意不產生法律效力,不能免除行為人的責任。

但是,生命權具有優先性并非絕對。例如,國家可以設置死刑,依法剝奪生命權。此外,由于自然人的生命處于同樣等級,不同的生命權之間也不具備優先性。

三、 民法典規定的生命權保護義務

生命權的優先價值需要從相對方的保護義務體現出來。保護生命權的義務既包括消極的不作為義務,也包括了積極的救助義務。

1、 消極不作為義務

民法典第1005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生命權是絕對權,一個自然人是生命權的權利主體,其他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是該生命權的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生命權權利主體的生命的義務。生命權的權利主體之外的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都屬于“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作為生命權的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權”的法定義務。

2、 積極救助義務

民法典第1005條規定:“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

這里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是指在相關法律中規定了的特定組織或者特殊行業工作人員。如,紅十字會法第11條規定:“在戰爭、武裝沖突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對傷病人員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緊急救援和人道救助?!本兔鞔_了紅十字會是負有法定救助生命義務的組織。

此外,一些特殊行業工作人員依法負有積極救助生命的義務,醫師不能因為患者未交醫療費等理由而見死不救。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采取積極的安全保障措施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職業病,一旦發生工傷,用人單位應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時救濟。

3、 鼓勵自愿救助

在道德上,每位社會成員都有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的義務,但法律不宜規定普通社會成員對他人所遭受的死亡危險負有積極的救助義務。但是,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可以通過一定方式,鼓勵社會成員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為此,民法典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p>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命 義務 民法典 自然人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五月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