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新職業緣何既受青睞又讓人不敢愛?
隨著產業的更新迭代,越來越多新興職業涌現,養老護理員、電商主播、寵物美容師等新興崗位,為新生代農民工帶來廣闊前景和較高收入。與此同時,面對新興行業,新生代農民工好奇、新鮮之余,也對其穩定性和職業發展有所疑慮。
服裝搭配師、電商主播、自媒體博主、試吃試睡員……近來,許多陌生又新奇的職業如雨后春筍,伴隨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應運而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特別是物流快遞、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的興起,進一步拓展了農民工的就業新空間,新興業態成為不少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首要選擇。
新興職業受新生代農民工青睞
從四川瀘州來渝打工的農村姑娘張丹,因為喜歡吃火鍋選擇到重慶一家火鍋底料廠做銷售。去年,她在同事們的鼓勵下,嘗試直播賣火鍋底料,沒想到效果不錯,半年時間直播近150場,平均每場銷售底料超1噸。最好的一次,2個小時就銷售5噸多底料,遠遠超過原來的銷售業績。
疫情期間,以網絡主播、電競選手、網絡作家、快遞小哥等為代表的新職業受到新生代農民工追捧。新職業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工作更自由,同時可將興趣作為職業發展方向。此外,崗位缺口大、人才需求量多、薪酬待遇好也是新職業的優勢。
來自重慶墊江縣的彭紅高中畢業后未能考上大學,來到重慶主城一家手機維修部從事接待工作。長期的耳濡目染加上勤學好問,且對手機應用十分熟練,這些日常的積累讓彭紅在去年成功應聘渝北區龍塔街道城市管理網格員。
彭紅告訴記者,自己的大部分工作都和手機上的兩個APP分不開:一個是“渝北網格”,要將網格內人員信息、房屋信息等上傳到該軟件,并保持實時更新;另一個是“智信”,要將網格內暴露出的各種城市管理問題一一拍照取證,上報到該軟件。上報事項涉及道路損壞、占道經營等13個大類160個小類,不能漏報,也不能誤報,上報有效率納入全區社區工作考核。
彭紅每天行走在自己負責的網格,無論暴曬還是大雨,微信運動步數都超過1.5萬步。隨著數字城市管理興起,像她這樣的網格員也越來越多,僅龍塔街道的13個社區就有83名。
記者了解到,諸如養老護理員、垃圾分類員、寵物美容師、幼兒體能拓展教官等越來越多新職業的涌現,為新生代農民工帶來廣闊前景和較高收入。據58同城《2020家政服務行業報告》顯示,我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達5400億元,近88.6%的家政從業者來自農村。在細分行業中,母嬰護理占比最大,養老看護增長速度最快,月嫂、護工、保姆的求職人數同比增長40%以上,受廣大求職者歡迎。
轉型升級塑造職場“新藍領”
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隨著新興產業不斷推陳出新,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
“要想多賣貨,就要膽子大,敢于表現出與眾不同。”張丹表示,作為帶貨主播要熟悉產品的賣點和市場的痛點。
來自重慶奉節縣大山里的陳立俊由于家庭經濟困難,高中只讀了一年便跟著同村學裁縫,先后到過廣東、福建、浙江打工,如今在重慶主城的一家制衣廠工作。
1990年出生的小陳表示“想做服裝設計師”,而立之年的他因文化水平不高有點自卑,但仍不放棄夢想,“等我攢夠了錢,就去服裝培訓學校學習服裝設計。”
調查顯示,超過70%的家政服務員年齡超過45歲,低學歷、老齡化影響行業健康發展。去年,健康照護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均作為新職業,正式列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目錄。同時,聚焦從業人員數量不足、職業技能水平不高等實際問題,人社部、民政部、財政部等近日組織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擬于2020年至2022年,培養培訓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等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其中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
“我們還將加強新職業和相關職業技能標準開發,做好人才評價工作,拓寬職業發展空間。對經評價認定合格的,納入證書查詢系統和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職業發展窘境亟待破解
據媒體一項調查顯示,排在受訪新生代大學生最想從事的新職業前3位的,分別是自媒體博主(56.31%)、試吃試睡員(45.90%)、服裝搭配師(31.48%)。
僅有大專文憑、來自萬州農村的25歲姑娘沈琳琳夢想成為李子柒,她不顧父母反對辭去鎮中心校教師的工作,做起了自媒體博主。沈琳琳的視頻屬于創意服飾,用麻袋或者繩子做服裝的創意,加上亮麗的外形,一度頗受歡迎。由于只有一個人做,沒有團隊的支撐,僅靠打賞的錢難以滿足生活需求。小沈有些無奈,社會認可度不高、家人不支持成為從事新職業的一大難題。
在重慶社科院社會所研究員王永木看來,新職業具有隨機、碎片化的特點。“在傳統行業,做一個項目是一輩人甚至幾輩人來傳承,但新職業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王永木表示,新行業的造富、造星能力吸引了很多青年,但對從業人員的引導和相關培訓尚未跟上,如果缺少職業規劃方面的教育,這些行業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會顯現。
重慶能源集團90后員工劉巧告訴記者,雖然新興職業看起來比朝九晚五的工作更自由,但真要讓自己從事這類職業,還是有些猶豫,“感覺不夠穩定,缺乏安全感。”
出生于1995年的王明高中畢業后跟隨父母在重慶一建筑企業打工,他表示技多不壓身,希望能考取電工技師等能提高業務技能的證書。這樣的想法也代表了不少新生代農民工的心聲。
“新職業從業者在勞動合同、五險一金、工作穩定性等方面都有待提升。”重慶長江上游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表示,相關部門應根據新職業特點及發展趨勢,提出促進新職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以保證新行業、新職業未來朝著良性、可持續方向發展。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職業 農民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