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李玉:奏響小蘑菇大產業致富曲
最美科技工作者
“木耳冰激凌、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走到哪里,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總是在探討食用菌的創新。
40多年來,從技術支撐到產業孵育,從科技培訓到科技教育,李玉奏響了小蘑菇大產業的脫貧致富曲。
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榜上有李玉的名字。
“美可不是顏值,應該是一顆真正奉獻的心。合格的菌物學者和蘑菇人要擁有把蘑菇情結深植生命的修養,為蘑菇事業奉獻終身的自覺,在菌類天地間馳騁的自由,讓菇農致富奔小康的善良,為國為民創造出應有的價值,打造中國蘑菇特色,使中國的蘑菇事業屹立于世界蘑菇之林?!崩钣袢绱私庾x“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拓荒:從0到1,從1到N
1978年,從考取吉林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始,李玉就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
李玉帶領團隊,首次建成了全球集食藥用、毒、野生為一體的食用菌種質資源全基因數據庫,搶占了國際食用菌育種新高地。他們發現的黏菌占世界已知種的43%,發布新種100余個,開創了中國人命名新種的先河,讓我國黏菌的研究居世界前列。
他們構建起全國唯一從???、本科至碩士、博士、博士后較為完整的多層次菌物人才培養體系。2019年,李玉又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
科研成果碩果累累,有人卻問:“你們研究的這些菌能讓百姓掙錢嗎?”
李玉心中五味雜陳?!耙欢ㄒ尵镞M入農民的田間地頭,進入企業家的工廠,進入國民經濟的主戰場?!?/p>
食用菌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專業。如今,中國食用菌產量已占全球75%以上,然而,我國是食用菌大國,卻不是強國。
以創新成果為依托,李玉先后主持并帶領團隊完成“973”“863”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50余項。他們選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廣適性品種45個;集成創新出兩棚制花菇生產、米菇間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項生產工藝,全日光間歇迷霧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12項原始創新關鍵技術,顛覆了食用菌須棚室遮光保濕栽培傳統理念,填補多項世界空白,產生經濟效益達300億元。
他們見證了我國食用菌產業從簡陋的地溝、菇棚到花園式的基地,從傳統的庭院式生產到現代化工廠化生產的全過程。
扶貧:讓小木耳“變”金耳朵
“小木耳,大產業?!?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這樣點評。
味鮮、個大、肉厚,柞水縣依靠木耳產業實現了脫貧摘帽,這背后離不開李玉團隊的支持。
2017年,由科技部牽線,李玉團隊奔赴柞水縣開啟科技扶貧行動。團隊為柞水選育的5個木耳移栽品種都實現了大面積推廣。
“總書記的點贊,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內的食用菌產業在國民經濟主戰場,特別是在國家精準產業扶貧方面發揮的實實在在的作用,是中國食用菌產業邁向全新里程的進軍號?!崩钣裾駣^地說。
從2012年開始,李玉便投身全國脫貧攻堅事業,并扶貧捐款達480萬元。他在國內首次倡導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等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探索出以“科技專家+示范基地+農業技術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戶”食用菌“五位一體”科技扶貧新模式。
他與全國40余個縣市簽訂扶貧合作協議,每年累計有260余天率隊躬耕國家貧困縣開展科技扶貧,建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30億菌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脫貧攻堅之后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們一定要繼續發揮科研成果對生產的推動作用,使農民朋友的生活更加美好?!崩钣駡远ǖ卣f。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李玉 食用菌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