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城鄉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佛山市南海區政協助力村級工業園改造綜述
人民政協網佛山1月7日電(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葉寧 鄒永榆)佛山市南海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廣佛同城前沿,改革開放40多年來,南海區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進入新時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成為南海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
2019年7月,廣東賦予了南海為全省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探路的使命,省委深改委批復同意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而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正是實驗區建設的“牛鼻子”。
2020年伊始,南海區向“村改”這一硬骨頭發起攻堅戰,吹響了“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號角。南海區委、區政府把實驗區建設作為改革發展的“一號工程”,而區政協也將之作為履職的“一號議題”,并以“一題到底”的協商形式,凝聚合力,跑出城鄉融合發展“加速度”。
輕裝上陣,
多措并舉推進“三舊”拆除
過去,南海城鄉建設缺乏有力的規劃管控,大量工業園區布局不合理,城鄉混雜交錯,成為制約南海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塊突出短板。
目前,南海全區有612個村級工業園,分布在全區280多個村居。圍繞建設實驗區“一個提升、兩個連片”的工作部署,南海明確2020年需拆除整理土地面積3萬畝,累計完成拆除整理6萬畝,累計完成復墾復綠5500畝,全年建設各類產業載體200萬平方米,綜合整治3.5萬畝。
但村級工業園各種歷史遺留問題繁多,利益關系錯綜復雜,進行改造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2020年南海區兩會上,區政協委員劉光海、倫永謙等不約而同關注到村改,提交提案《關于全面協調推進南海區村級工業園改造的建議》。該提案被列為區政協重點提案,由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負責督辦。
提案提出,要用發展思路、改革辦法破解改造難題,提高改造工作的預見性和協調性。從頂層設計出發,設置改造專項扶持基金,對成功改造通過驗收的項目進行適當獎勵,及時兌現及時發放,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除普惠性政策外,建議推行財政扶持獎勵資金、用地指標等緊缺資源的競爭性分配,以此充分調動各改造主體的積極性。
作為南海區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的參與者,南海區政協常委、佛山市南海區新世紀集團總經理葉鈺泉,針對前期土地整理投入成本高、租戶剩余租期長等難點,建議出臺政策在村級工業園附近采取土地置換的方式推動舊租戶搬遷,或者以新工業園區廠房返還方式推動舊租戶騰挪出舊廠房。而針對部分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后招租難的問題,他建議,政府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老舊廠房的生產企業進行分類和集中培訓,引導他們對自己的企業進行創新升級。
據了解,2019年,南海出臺《佛山市南海區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實施辦法》,對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引入了聯動改造、混合出讓等創新性政策和產業載體分割銷售等刺激“工改工”政策;將試點項目的獎勵標準提高到50萬元/畝,將微改造類試點項目納入扶持范圍,獎勵標準為20萬元/畝。2020年4月,《佛山市南海區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實施辦法的補充規定》出臺,優化了聯動改造要求,將聯動改造限定在行政村范疇;同時將工業用地集轉國地價款全額返還給村集體等,以此助推加快南海村改攻堅步伐。
除了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加快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在如何降低開發成本方面,南海區政協委員也是智計百出。南海區政協常委、南海區桂城街道城建和水利辦副主任康浩建議,由于“工改工”項目回報周期較長,投資風險較大,市場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起來。可考慮加大“工改工”政策支持力度,以降低項目投資者融資成本、稅費成本、提高財政獎補等一系列措施,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提高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據南海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南海區籌集村改獎勵資金10.56億元,累計支出扶持獎勵資金2.32億元。同時,經與南海區自然資源分局、區整治辦等部門溝通,結合村改工作的實際資金需求,南海區計劃加大村改扶持資金的計提力度,籌集安排30億元扶持獎勵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認定項目和國有土地工業改造提升認定項目。
南海區政協常委梁虹所在的廣東南天明律師事務所村改律師團隊從2013年開始一直參與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項目的法律服務,見證著村改項目的變遷和發展。她認為,拆遷成本高、清退難是村改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現階段村改實施主體開始趨向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確定法定的補償金額,以求達到降低拆遷成本的目的。她提醒:“不是所有的租賃合同均能采取訴訟的方式處理的。在村改項目中,訴訟策略的實施應根據項目用地性質、租賃合同履行情況及租賃合同解除權等具體情形綜合判斷后決定清退策略,慎用訴訟處理拆遷補償問題。”
對于委員們的建議,南海區副區長黃頌華表示,將針對村改實踐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破解,做好村改相關政策的梳理和宣講,強調政策的出臺效率和適用性,用好用實村改政策。同時,借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契機,積極與省、市兩級有關部門溝通,重點在土地管理、規劃審批、項目驗收等方面,爭取相關職權下放,提高村改工作效能。
2020年12月1日上午,南海區政協視察團來到了大瀝鎮全球創客小鎮項目和里水鎮大沖科技生態工業園改造項目。從碧桂園華亞廣場的高處俯瞰,大瀝的“村改”成果一目了然:工地上車來車往,大片的破舊建筑被拆除,整齊劃一的廠房拔地而起……
全球創客小鎮項目所在地原來是一片舊廠房,產業形態以鋁型材加工、模具加工、廢舊金屬回收為主,產能低、稅收低、污染大等問題成為發展桎梏。隨著升級改造按下“快進鍵”,這里將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生態鏈,并形成極具創客特色的商住、文化、娛樂、運動休閑集聚區。
而里水鎮大沖科技生態工業園改造項目則是一個“以新型生物醫藥+高端技術制造”為主題的新型產業社區,項目實現了多方共贏:村集體改善了社區總體環境,同時保留集體物業,并持續受益。目前,該項目四期正在有序推進,第一期改造范圍350畝,60個租戶的廠房全部拆除,第二期300畝正在推進中。
大瀝和里水“村改”項目,是南海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去年至11月底,南海區村級工業園共拆除整理36719.79畝,完成去年3萬畝計劃任務122.4%,其中物理拆除14945.42畝;累計完成拆除整理60027.4畝,完成累計拆除整理任務6萬畝的100.1%,其中累計物理拆除31909.4畝,拆除整理規模及力度前所未有。
“南海‘大拆除’提前完成2020年度目標任務。”南海區整治辦專職副主任黃永堅并沒有如釋重負,因為更重要的工作還在后面——升級改造。
2020年12月7日,南海區召開區委書記督辦政協重點提案工作會議。
添磚加瓦,多管齊下加快產業集聚
村改騰出空間后,如何圍繞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國家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大力發展高端產業集群呢?在一拆一建之間,作為南海立區之本的制造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何去何從?
“產業為本,戰略為勢,創意為魂,金融為器!”南海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區志星提出,南海村改項目要以加速度的方式解決南海發展面臨的“城不城、鄉不鄉”的問題。
為深入了解南海區統籌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和招商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問題,研究建立進一步完善統籌推進改造和招商的體制機制。2020年8-10月,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深入全區7個鎮(街道)開展調研,到周邊先進地區借鑒經驗做法,并和區有關單位座談研討,形成了《關于完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和招商的調研報告》。報告建議,加強規劃引領,切實做好全區村級工業園高質量發展的規劃統籌;建立健全聯動招商機制,強化改造和招商的高效協同;推動精準招商、靶向招商,切實增強招商實效;建立健全招商服務體系,提升營商政策環境;借力大數據治理,強化對招商工作的綜合支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10月,南海區政協智庫委也與廣東財經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院成立了聯合調研組,赴蘇州、無錫、南京、合肥等地開展調研,了解現代產業園區的產業形態和發展趨勢,結合村級工業園改造,為南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詢策問計,形成了《借力村級工業園改造,加快南海制造業轉型升級》專題調研報告,供區委、區政府決策參考。并在12月3日舉辦了“借力村級工業園改造,加快南海區制造業轉型升級”政協智庫專題議政會,邀專家、委員與部門面對面交流,探索可行路徑。
會上,南海區政協常委、智庫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江表示,村改“拆”不是目的,關鍵在于土地整理出來后,大力發展高端產業集群,豐富平臺載體功能,重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做大做強做優廣佛極點上展現更大作為。
區政協智庫專家、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林仲豪也指出,南海不能以畝來論英雄,要轉變為以平方公里來謀劃南海的產業帶,瞄準大科技、大資本、大企業、大產業,培養更多的“頭部企業”,助力南海高質量發展。
那么,“頭部企業”來自哪里?除了引進高新企業,還要挖掘本土優質企業。
“南海有很多隱形冠軍企業,近幾年,隱形冠軍集群不斷在細分領域創新‘突圍’,正成為支撐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南海要以冠軍標桿企業為核心,引入相應的產業項目,做強做大上下游產業鏈。”廣州美捷軟件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曉榮建議,村級工業園改造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兩項工作必須一起推動,進行整體布局。
這一觀點與南海區政協委員、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會長倫永謙不謀而合。倫永謙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南海在家具、五金、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都有完善的產業鏈,對于村改招商引資,南海既要招商,也要穩商,畢竟拆除整理近6萬畝空間,不能把企業都趕走,怎么安置這些企業非常重要。他建議,在推動村級工業園改造的同時,應注重分區域、分行業進行規劃,保護現有較為完善的傳統產業鏈,將改好的園區進行騰挪置換,并同步引進、發展新業態。
他以鞋業為例,鞋子可以通過高新+智能的升級,把企業做出藝術感,實現企業的生產和加工“上樓”,把設計中心“下樓”,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既要發展高大上的園區,吸引高端產業進來,也要穩固好現有完善的產業鏈。”倫永謙說,做好傳統產業的集聚和轉型升級,從業態、人員、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優化南海的產業布局。
“基于南海的產業背景,南海制造業升級的核心一定是產品創新。”南海區政協桂城特邀委員、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博偉認為,產品創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基于目標人群的產品設計;第二、特種功能新材料;這兩個結合能夠創造各種高性能產品,第三、能夠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市場化的復合型人才,以及能夠完成技術發明的專業人才。
位于南海桂城平洲夏南二社區的天富科技城,是桂城首個“工改工”村改項目。所謂“工改工”,即工業園或廠房在不改變土地功能情況下的改造提升。
天富科技城占地面積80畝,是集生產、研發、辦公、應用、生活為一體的都市型產業園區,園區借力“三舊改造”政策,將原本欠缺社會效益的鋼鐵市場改造為創新產業園區,改善村容村貌增加村民收益,還引入了一大批科創企業推動桂城實體經濟發展。
廣東南海啟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是較早入駐該園區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執行董事黃良輝是南海區政協智庫專家。他說,天富科技城靠近佛山一環,起到很好的連通作用,公司落地不久,帶動了行業上下游的幾家企業落地。不過,園區在引入新興戰略性項目時,普遍存在有什么招什么的情況,“星星點點”的企業零星分散在園區,缺乏清晰的產業規劃。
黃良輝建議,依托村改把這些“星星點點”的企業串起來,形成一個生態鏈,這樣可以加快入駐企業上下游之間的聯動,真正形成一個產業鏈的生態閉環,實現內循環互動發展。
“村級工業園的改造,不再只是傳統產業的延續,而是新興產業的集聚,不只是為企業發展提供物理空間,更需要重視軟環境的優化與升級,需要以人為本、以企為先,才能使村級工業園的產業形態與產品結構完成升級換代。”南海區政協常委、致公黨南海總支副主委劉光海認為要進一步提升村級工業園改造后的軟環境。
委員、專家們的意見被逐一吸納到區委、區政府的工作中,為南海區村改工作裝上了助推器。
在去年12月7日的書記督辦政協提案工作會上,閆昊波充分肯定了區政協的工作,認為“提案督辦既是對區委、區政府工作的一次促進,又是為下一步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搭建平臺。”接著,他拋出了四道村改“思考題”,邀委員、專家貢獻智慧。這四道村改“思考題”分別是如何重構村改騰出的空間格局、如何留住有特色的傳統產業、如何引進新興產業進園區、如何推進高品質園區建設。
閆昊波強調,由于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牽涉面廣、利益群體錯綜復雜、推進工作難度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更需要凝聚最廣泛的共識和力量,希望南海區政協今后持續關心關注村改工作,圍繞村改工作的推進落實,圍繞村改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更多高質量的提案,推動形成改革攻堅合力。
春潮涌動揚帆競發,南海勢必抓住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機遇,為全國城鄉融合改革創新再出發提供“南海智慧”和“南海樣本”。
2020年12月1日,南海區政協組織常委視察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進展情況,圖為視察組在聽取大瀝鎮鎮委書記劉浩文對“全球創客小鎮”的項目介紹。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南海區 改造 南海 村改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