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辦好農村教育 助力鄉村振興
本期主持:
李和平,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委、安徽省委會主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廳廳長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時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中強調要建成教育強國,也同時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最終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
對鄉村來說,教育既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更為鄉村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辦好新時代農村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尤為關鍵,這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內驅力。正因為此,黨和國家堅持把包括公共教育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優先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不斷發展,持續推動建立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統籌規劃布局農村基礎教育學校,科學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城鄉、校際資源均衡配置,農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鄉村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升。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農村教育仍然是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規劃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鄉村教育師資隊伍存在結構性匱乏、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亟須解決。如何破解農村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難題,不僅是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進一步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繼續采取“一縣一策”“一校一案”的辦法,落實農村中小學校建設標準,使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成為合格學校,努力把學校建成當地最安全、最堅固、最讓群眾放心的地方。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學生食宿條件和學校衛生設施。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各類義務教育專項資金作用,補齊鄉村義務教育學校硬件缺口,努力提高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配置水平。
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布局。合理布點并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將不具備辦學規模的農村學校的學生集中到主要以鄉鎮為單位的中心學校,以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學配置,實現農村留守兒童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辦好小規模學校,根據生源狀況和家長需求,在有條件的村設置低年級學段的小規模學校,推行小班化教學,根據生源和發展狀況擴大或縮小辦學規模,最大限度方便學生就近入學。
進一步強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靈魂,沒有鄉村教師的堅守和素質的不斷提升,振興鄉村教育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要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充分利用好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加大緊缺學科教師配置,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進一步完善“縣管校聘”制度,打破城鄉校際壁壘,實現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續加大向農村教師傾斜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村偏遠地區教師福利待遇和完善職稱評聘,建立“補償+激勵”的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提升策略,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營造良好的農村教育發展氛圍,真正確保農村教師能安心從教、熱心從教、精心從教。
進一步推動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在疫情防控期間,安徽省面向800萬中小學師生共享線上優質教學資源,積極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充分說明了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對支撐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作用。“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建設經費保障,明確資金分擔辦法,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建設模式。加大農村教育信息化隊伍培訓,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利用教育資源平臺,把最好的教案、最好的網課、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視頻,免費提供給薄弱地區、農村地區,讓所有師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
進一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通過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扎實推進農村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好集團化辦學、教育聯盟、結對共建、空中課堂、師資交流等多種形式,實現城區優質學校輻射農村薄弱學校,發揮優質教育的帶動力,讓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成為優質學校,讓每個農村孩子都享受到優質而公平的教育。
進一步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堅持分區規劃分類指導,扶持和辦好必要的農村普通高中。提高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積極促進課程、教材、教學、考試、評價、招生等有序銜接,加強對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指導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推動農村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
加快發展涉農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業農村等人才急需領域的職業教育供給,支持涉農職業學校達標示范建設,鼓勵、引導面向鄉村振興以及本地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專業設置或改造,重點建設一批直接服務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特色專業。發揮好“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等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服務農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推進涉農中職學校辦學水平和服務能力整體提升。抓好涉農職教集團建設工作,進一步優化農業類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依托職業院校、培訓機構、農業技術推廣站等機構,面向“三農”提供全產業鏈技術培訓服務及技術支持,為脫貧致富提供持續動力。
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支持農村發展學前教育,采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發揮鄉鎮中心幼兒園對村幼兒園的示范指導作用,實現農村學前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學校 教育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