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動輒數十萬元被卷走 養老機構“跑路”為何頻發?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動輒數十萬元被卷走,養老機構“跑路”為何頻發?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張超、白田田、邰思聰
入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重要的養老方式。民政部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有各類養老機構4.23萬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
然而,近期涉養老機構的服務糾紛有逐漸增多趨勢。“新華視點”記者在北京、長沙、南昌等地調查發現,多地發生養老機構“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動輒數十萬元的養老錢被卷走。
涉養老機構“跑路”頻發
2020年8月,湖南省長沙市的一些老年人反映,他們與安逸老年公寓簽訂了“養老服務合同”,但這家老年公寓老板熊某某突然“跑路”。據了解,這些老人前期交了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的“會員費”,原本得到的承諾是可以預訂養老服務,還能獲得分紅收益。
記者近日走訪了位于長沙市阜埠河路的安逸老年公寓。老板“跑路”后,這家老年公寓靠著留守的7名工作人員維持運營,兩層樓顯得很冷清。
安逸老年公寓辦公室負責人劉女士告訴記者,公寓原本有110個床位,但現在入住老人只有30多位。老人們每個月的各項支出約9萬元,收取的養老服務費只能勉強覆蓋成本,有時還得拖欠房屋租金。
劉女士說,她有時一個上午會接到五六個電話,都是老人打來詢問后續處理進展。據老人們反映,至少有上百人預付了資金,少則幾萬元,多則30余萬元。此外,員工們還有5萬余元工資沒有支付,他們也期盼問題能盡快解決,使養老公寓回到正軌。
在江西南昌,經營了13年的知名養老機構中華情老年公寓,2020年4月也發生老板“跑路”事件。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4月17日發布通告,該老年公寓法人代表章國興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偵查。目前警方已成立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養老機構被當地政府接管運營。
涉養老機構一旦“跑路”或宣布破產,老人很難討回押金和服務費。
2017年,北京通州的尚佰易頤養苑養老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稱自身經營不善,強迫老人搬離。“我們起訴公司違約,法院也判我們贏了,被告公司也未上訴。但老人至今未收到被告公司收取的30萬元押金和服務費,也聯系不上被告公司。老人已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對尚佰易頤養苑提起訴訟的一位老人的委托律師北京市中友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平說。
記者在新華信用平臺查詢發現,尚佰易頤養苑養老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在法院一審判決當月便已被北京市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吊銷營業執照。
“賣卡”預售模式風險大
為何涉老機構頻頻“跑路”,經營者頻頻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民政部門備案的養老機構一般按月收取費用,最多不能超過一年。但養老地產、養老金融、旅居養老等新業態,通常采取“賣卡”預售模式,這給經營者“跑路”留下了可乘之機。
由于養老機構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大,回報周期比較長,很多民營養老機構資金鏈緊張。為此,一些養老機構以銷售會員卡、優惠卡等名義,讓老人存入一定金額,以獲得優先入住和打折優惠資格;個別機構還會承諾在不能入住的情況下,按預存金額的一定比例返還本金和高額利息。
“重資產模式的民營養老機構對資金的需求量大,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養老機構的新增客戶較少,經營壓力增大。”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副總經理、湖南省社會福利與養老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龍攀說,那些依靠集資、收取高額押金或會費的養老機構首當其沖,導致“跑路”事件多發。
在國家政策鼓勵下,近幾年養老產業發展很快,各種資本爭相進入。“有些別有用心的經營者進入養老行業的動機就是為了圈錢,而不是真正想從事養老服務。”龍攀說。
記者在內蒙古赤峰、湖南岳陽等多地的民政局網站看到,當地部門對養老吸金“套路”制作專題網頁,加強風險提示。
落實資金存管,探索白名單制度
隨著養老機構服務糾紛逐漸增多,多地正在探索更加嚴格的監管方式。
“2019年以來,行政主管部門加強了對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打擊,一批問題企業被逐漸清理出市場。”龍攀說,建議民政部門對養老機構的收費進行細化和規范。對于缺乏還款保障的養老機構要加強監管,對于那些投入大但有資產、有實力的養老機構則允許其探索會員制收費方式,同時規范費用的收取和使用。
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門于2018年11月發布了《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監管辦法(試行)》,對養老會員制進行了具體規范,規定除利用自建或自有設施舉辦的養老服務機構外,嚴禁實施會員制。對于允許實施會員制收費企業,監管辦法要求會員制收費額度原則上不能超過經營者可抵押物估值,且不得投資風險行業。
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4月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規定,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會員卡等形式進行營銷的,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
專家表示,養老機構沒有動力主動去商業銀行進行第三方存管,期待有進一步細則,強制規定超過一定預付額度必須委托第三方存管。
據了解,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門會公布養老服務機構“白名單”。長沙市民政局每個季度會對已辦理養老機構許可或備案的養老機構進行數據更新,并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發布,以提醒老年人遠離非法集資、切莫上當受騙。
北京市民政局有關人員稱,部分養老地產、旅居養老等新業態并未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開展養老服務,而是選擇在工商部門以服務企業名義注冊,“鉆空子”逃避監管,只有消費者因產生合同糾紛等原因時才能被發現;建議多部門共享數據,聯合監管。
“老年人要加強消費教育,‘擦亮眼睛’提高辨別能力,多方了解養老機構的實力,不要追求優惠而支出大額預付。”李平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養老 機構 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