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委員會客廳點京專題>委員講述扶貧故事
擺脫貧困,圓夢小康——北京市政協委員孫宇為您講述土豆削皮進京的兩筆賬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孫宇,今天要和大家講的扶貧故事是“土豆削皮進京的兩筆賬”。
種了半輩子土豆的張家口張北農民張樹琴以前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在家門口靠削土豆皮掙得一份可觀的收入。初春的一天,張樹琴正在北京裕農公司蔬菜加工工廠張北工廠的生產車間里嫻熟地削著土豆皮。以往這個季節,農忙還沒開始,她和很多留守在家的農民一樣閑著,沒有一分錢的收入,而現在,她每個月靠削土豆皮就可以賺到3000塊錢。
兩年前,張樹琴家里有5畝土地,主要種土豆,畝產在1500公斤左右,價格是每公斤1塊6,5畝地全都種上土豆,年收入也就1萬多塊,遠遠不夠家庭開銷。而且這筆收入還不固定,自己的田自己出工,廣種薄收、靠天吃飯,遇到不好的年景收入還要減少。
不過,從2019年年初開始,張樹琴多了一個新的掙錢途徑。2017年,北京裕農公司在張北喜順溝村建成了一個48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廠,2018年夏天進一步改造,2019年春節后開始大規模生產。
在北京裕農公司蔬菜加工工廠張北工廠廠長王海平看來,雖然給土豆削皮,活兒簡單,但效益卻不可小覷,首先就是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工廠現在可以帶動當地200人就業,40歲到60歲的農民都可以干。如果是男工,還可以兼搬運、裝車等工作,每月收入會更高。
與過去靠種地為生相比,當地農民進了工廠之后,收入不再受季節限制。北京裕農公司在懷柔、通州等地都建有蔬菜生產工廠,北京工廠訂單量大的時候,張北工廠幫忙代工,工人不愁沒活干。
土豆進入后廚,洗凈再削皮,這個過程就產生了大量土豆皮垃圾,如若每年供給2萬噸土豆給北京,就地削皮的話,則可以減少6000噸土豆皮垃圾。
不光環保,這些被削下來的土豆皮在張北還可以“變廢為寶”,土豆皮淀粉含量大,養殖戶正好可以拿來作養豬養羊的飼料,不僅節省養殖成本,還可以提升養殖產品的品質。
距離喜順溝村大約10公里的張北縣萬人社區是張北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社區里集中安置了555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4000多人,這些人搬進社區之后,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除了削土豆,如今,張北縣還初步規劃了多個以農產品深加工、服裝來料加工為主的扶貧工廠,促進社區上萬居民增收。
編輯:賴仁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