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白衣執甲踐行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精準施策、科學抗疫,這是我為2020年總結的年度關鍵詞。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處于高流行態勢,世界各國的防控壓力都很大,即便是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的中國,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防控壓力。特別是,近期因為病毒變異帶來的防控困難,已經讓部分國家有些措手不及。
其實,冠狀病毒的威力在新冠病毒暴發之前,就已經讓人類見識到了。此前曾經流行過的SARS、MERS,也都是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就這次新冠病毒而言,我的感覺是它一直在變異——早期,它的感染者有不少伴隨有嚴重的并發癥,會出現呼吸衰竭、敗血癥等,現在這種嚴重的并發癥越來越少了,但毒力變弱的同時其傳染性、傳播力以及與人體ACE2的結合能力都在變強。因此可以說,新冠病毒很可能會成為與人類長久共存共生的一種病毒。
流行近一年來,應對新冠病毒,人類仍然沒有找到特別有效的藥物或者治療手段。被全球各國寄予厚望的疫苗,已經陸續開始在部分國家接種,但是其使用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能夠打贏武漢保衛戰,能夠取得抗疫的重大勝利,實屬難能可貴,這主要得益于我們的文化優勢和制度優勢。
2月初,我隨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負責危重癥患者的治療。這一院區收治的全部是重癥、危重癥患者,這些患者常會突然出現呼吸衰竭、高膿血癥等并發癥,需要呼吸機甚至ECOM等高端醫療設備來提供呼吸支持,不僅救治難度大花費也特別昂貴。但在國家“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的理念和政策下,醫生和患者都不需要為治療花費擔心,因為國家免去了患者的所有治療費用,我們作為醫生,也只需要竭盡所能發揮我們專業水平來救治患者。很快,在中法新城院區,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就降了下來,而因為武漢防控和救治措施得當,全國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也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們能夠在武漢抗疫的過程中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防控措施得當。而在抗疫過程中得到深刻體現的“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等理念和政策,則既體現了我國的文化優勢,也體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這些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則在于國家的精準施策——
武漢疫情嚴峻之時,全國4.2萬余名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征,前往湖北“戰場”援助;為應對床位不足的困境,我國快速興建了十余所方艙醫院,保障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難題的解決;在中法新城院區,國家衛健委組織各支醫療隊的專家們,共同研究、制定了診療規范,集納眾多醫院和專家之長,竭盡全力救助患者。這些舉措,都是國家堅持科學抗疫同時精準施策的具體體現。我作為一名直接參與到一線疫情防控的醫生,深刻體會到其中的艱辛與眾志成城,也為自己挺身而出成為一名白衣戰士而自豪。
回望2020年,展望2021年,我們依然面臨著嚴峻的疫情防控壓力,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但是我想,擁有書寫了偉大抗疫精神的人民,我們國家的未來,必然會更好。
(孫鐵英: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大內科主任)
口述/孫鐵英 整理/本報記者 劉喜梅
編輯:何方
關鍵詞:抗疫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