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8+4+5”=?
中國農科院的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公式”
“集成運用八種幫扶方式,精心打造四種幫扶模式,強力支撐五大主導產業,為現有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摘帽貢獻了農科力量。”在中國農科院召開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介紹了一組數字。數字的背后,是中國農科院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農業科技“國家隊”作用,結出的累累碩果。
2012年以來,中國農科院在全國近百個貧困縣推動科技扶貧,統籌自有資金5500萬元,帶動各類幫扶資金1.5億元,選派700多個專家團隊,派出科研人員12000多人次,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八種集成運用的幫扶方式
位于陜西省南部的寧陜縣有大量優質蜜源植物,是中蜂的天然棲息地,載蜂量至少10萬箱,年產優質蜂蜜至少1000噸,產值可超過1億元。養蜂承載著當地百姓的脫貧致富夢想,全縣有2160余戶農戶從事中蜂養殖。
蜜蜂所專家團隊深入寧陜調研,并委派研究員李建科作為對口幫扶責任專家,李建科發現,當地主要靠傳統觀念養蜂,飼養技術不過關,蜂病防治難。他帶著先進的養蜂理念和養蜂技術,在8個月時間內先后6次深入寧陜開展科學養蜂技術、蜂病防控、蜂種選育和產品加工等環節技術指導,開展現場培訓,向貧困地區群眾培訓便于管理的活框取蜜養蜂方式,有效解決了中蜂的現代化飼養技術問題、疾病防控問題。
有了科學養蜂的保駕護航,短短幾年,寧陜全縣中蜂數量由不足4000箱發展到1.8萬箱,蜂蜜產量126噸,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產業初具規模。
養蜂所的做法其實是農科院八種幫扶方式的一個縮影。
據唐華俊介紹,近年來,中國農科院通過開展科技服務,轉化科技成果;組織技能培訓;實施科技項目,支撐產業幫扶;扶持經營主體;加強產銷對接,助力消費扶貧;開展駐村幫扶;積極捐款捐物;培育人才隊伍八種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院為貧困地區開展規劃咨詢3100余次,現場指導農業生產2.2萬次,建設示范基地1100個,推廣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2000余項;全院組織專家開展培訓活動超過3000場次,累計培訓各類基層技術人員和農牧民60余萬人次;幫扶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5000多個,輻射帶動9.7萬個貧困戶增收。
四種科技幫扶模式
安康屬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22.6萬戶88萬人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的中高山區,產業基礎薄弱。農科院多名主管院領導、專家多次到安康實地調研,為生態富硒農業會診把脈,幫助安康編制了《安康市國家級特色(富硒)高效農業發展院地合作示范區總體規劃》,為安康生態富硒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介紹,按照規劃建設目標,新建富硒農產品基地87.3萬畝,孵化富硒企業46家,培育富硒品牌產品34個,直接經濟效益26.1億元。
院地合作開展以來,先后20余位首席專家帶領團隊多次到安康進行手把手培訓和幫扶,研發富硒新產品23個,轉化科研成果10余項。
“陜茶1號”是陜西省茶樹主推品種,也是中國農科院與安康市委市政府進行院地合作的成功范例。經過5年院地合作共建,在農科院指導和幫助下,一些高端富硒農產品走出安康,帶動了安康富硒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牽引安康乃至輻射帶動整個秦巴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除了培育特色產業的安康模式,中國農業科學院結合各地情況和農科特色,經過多年實踐,精心打造出來:多所協同的河北阜平模式、科技駐村的臨潭模式、支部共建的樺川模式。這四種科技幫扶模式,帶動了貧困地區林果、蜂蜜、香菇、蔬菜、富硒茶、肉鴿等特色產業發展,涌現出了“林果”縣長等一批科技扶貧先進典型。
五大主導產業
湖北省恩施市田鳳坪村是全市1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自農科院油料研究所在這里開展駐村幫扶以來,四批精準扶貧工作隊員始終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線,以多維度科技扶貧為途徑,為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過4年探索積累,工作隊依托油料所科技資源的技術保障、合作社負責種子生產的制度保障和公司訂單收購的效益保障,實現了“統一免費提供優質種子、統一技術指導種植、統一繁種質量標準、統一加價訂單回收、統一油菜花海打造”,帶動油菜種植水平和產量大幅提升。
在良種繁育基礎上,工作隊探索油菜“花用”功能,嘗試將田鳳坪村“油菜花海”打造成硒都“小婺源”;通過“油菜花海”的優質蜜源,進一步發展中蜂養殖,讓特色蜂蜜成為脫貧致富新產業;油料所首個硒高效菜用雜交種“硒滋圓1號”發布后,工作隊及時引入種植,讓富硒菜薹成為鄉村旅游另一張“名片”;利用油料所7D加工工藝打造的高山富硒菜籽油,為油菜“油用”功能打開新的大門……一片花海“開出”了五個產業。
唐華俊介紹,農科院借助科技力量,在蔬菜產業方面、林果產業方面、牦牛產業方面、家禽產業方面、茶葉產業方面強力支撐5個主導產業,為扶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例如,在河北、西藏、新疆等多個國家級貧困縣,中國農科院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點20余個,推廣高效高產技術45項。農科院專家助力湖南省龍山縣百合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目前年總產值達9.8億元。
在林果產業方面,農科院面向全國貧困地區累計推廣蘋果、葡萄、甜瓜等瓜果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190多個,應用面積達30萬畝。在茶葉產業方面,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武陵、烏蒙、秦巴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持續開展科技幫扶,使湖北省鶴峰縣成為“中國有機茶第一縣”,2019年全縣14萬茶農人均茶葉收入8571元,為鶴峰縣產業扶貧作出重要貢獻。
看到這里,您能算出來中國農科院的“8+4+5”=?了嗎?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業 幫扶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