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首批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公布
將近視防控進行到日常
北京費女士的日常近來有些凌亂,帶著女兒四處求醫問診,只為了矯正孩子的視力:“聽說視力水平要入中考了,能不著急嗎?”
視力水平要不要納入中考計分尚不可知,但政績考核馬上要來了。日前,全國182個區縣被列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首批試點區縣(2020-2021年度)。試點地區將把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簽訂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責任書。
青少年眼健康能不能靠試點保障?就此,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陶芳標,上海眼病防治中心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主任醫師許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王凱與記者進行了在線交流。
青少年近視防控進入政績考核
試點工作是于今年9月啟動的,國家衛健委印發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被視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生近視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落實2018年出臺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此前,2019年已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試點也是圍繞《指南》的實施展開。
“《指南》提出的適宜技術,是根據當前國內外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專家共識,其中包括七大核心技術: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建立視力健康檔案、培養健康用眼行為、建設視覺友好環境、增加日間戶外活動、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科學診療與矯治。”陶芳標說,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視力健康管理、視覺友好環境與健康行為以及醫療保健服務三個方面。
“各地在組織實施和使用這些適宜技術時,需要因地因時制宜地采用單一技術、組合技術,形成一項或者系列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行動。”陶芳標表示。
記者注意到,試點區縣可以自愿申報或是推薦,但是想進入試點名單還有一定的難度:《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試點地區要達到近3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降趨勢、近視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的目標。也就是說,自2018年以來,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已取得一定效果的地區才能納入試點。
據介紹,試點工作將圍繞組織領導、基線調查、視力健康檔案建立、技術方案制定、過程監督、結果評價以及經驗總結等七個方面逐步開展。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實施技術流程。“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過程監督評價應包括執行力度、覆蓋面、可接受性、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等,要分析各地有特色與典型經驗,形成試點防控報告,評估能否擴大推廣。”陶芳標表示。
科學防控知多少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孩子到底會不會患近視,原來是可以科學預測并控制的。等到近視發生后再進行診療與矯治,實際上已到了《指南》中七大技術的最后一步。
“《指南》的第一項內容就是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其實篩查并不等于統計,而是近視防控的一項基礎工作。”許迅介紹,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曾做過一項研究,經過學校篩查轉診到醫院的那些孩子,比那些自己覺得視力下降到醫院去看病的孩子的視力要好,即使有了近視也比較輕,往往是一些初發的或者將要發生近視的,能夠做到早發現,這表明篩查有利于早期發現近視,促進近視的關口前移。
“一般來說,不同年齡兒童青少年的視力發育水平大致上是這樣的:3歲不小于4.7,4—5歲不小于4.8,6歲及以上不小于4.9。但是即使視力正常,如遠視儲備不足,也需要進行預警和早期干預。”許迅談到,正常情況下,人生下來后都帶著一定的遠視儲備,如同存在銀行里面的存款。如眼睛發育正常,到成人期,遠視儲備還沒有完全被用光,這時候就不會發生近視。反過來,如果眼球發育得特別快,沒有多少時間,可能就會變成近視。一般來說,在不同發育階段的遠視儲備參考是:3歲175—200度,8歲125—150度,12歲的時候大約是75—100度左右。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在前期研究當中發現,小學一到三年級的遠視儲備如果是小于50度的孩子,兩年后發生近視的比例要高于85%。如果遠視儲備不到100度的孩子,兩年以后近視發生率也要大于50%。
所以通過篩查可以查出遠視儲備不夠的重點對象,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警和實施干預,比如增加戶外活動等一系列措施,對降低近視的發生和患病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OK鏡”OK不OK?
北京費女士的苦惱還在于,孩子們十分流行佩戴一種名為“OK鏡”的視力矯正產品,實際上是一種角膜塑形鏡。不但花費較高,配鏡和耗材每年大約要2萬元,而且對角膜匹配程度要求較高,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佩戴;關鍵是,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判斷近視度數進展的臨床指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驗光結果,二是眼軸的變化。”王凱說,“我們都知道,眼球從角膜到視網膜是有一定距離的,這個距離我們定義為眼軸,度數當然是比較直觀,比如你原來是100度,今年長到200度,就看得比較明顯,但是現在有些孩子可能帶一些特殊的接觸鏡,像角膜塑形鏡,這樣他的屈光度就改變了,白天是脫鏡的狀態,通過屈光度判斷這類孩子的近視進展就不那么現實,這時候我們就要用到眼軸的指標。”
“對于家長,可以簡單記憶一點,如果孩子一年眼軸的增長小于0.2毫米,我們認為控制得還是可以。如果超過這個,就會帶來度數的變化,如果是0.4毫米的增長,大概對應75度的近視度數變化。如果到了0.5毫米,可能就要接近100度了。”
王凱強調,在臨床上控制近視的方法無外乎有幾種,戶外活動是行為學控制的最關鍵環節,其他的方法可以分為光學控制和藥物控制這兩大類。光學控制主要指框架眼鏡,有一些特殊的離焦型設計的框架眼鏡也是有的,包括一些特殊設計的接觸鏡,像角膜塑形鏡、漸變多焦點的軟性接觸鏡,這些都是從光學角度幫助到患了近視的孩子們控制近視度數快速增長。
“就有效性來說,以角膜塑形鏡為例,文獻報道的控制效果30%—80%不等。什么意思呢?假定這個孩子一年增長100度的近視眼,我們說50%的控制效果就是少長50%。文獻報道30%—80%不等,這里的差異就比較大。”王凱介紹,“阿托品是從藥物角度去控制近視眼,它在臨床中應用得也是非常廣泛的,我們主要是指0.01%的低濃度阿托品,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控制近視的增長包括控制眼軸增長效果還是比較確切的,它的副作用比較小,可能有孩子白天會有輕度的畏光,但是大多數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另外有的孩子點完藥以后可能會出現看近處比較費勁的情況,但是總的來說控制效果是非常確切的,在所有藥物中,目前0.01%的低濃度阿托品控制藥物的循證醫學的證據等級還是非常高的,接近50%,甚至有時候到60%的控制效果。”
在首批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中,上海市有9個區縣被納入試點,是全國較多的省區市。許迅教授介紹,上海自2016年發起的“目”浴陽光健康促進公益行動,即通過增加戶外活動的方式防控近視,目前已逐漸形成公益品牌效應。
“2015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近視團隊通過綜述研究發現,戶外活動可有效預防近視,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可降低50%近視發生的風險。因此,2016年起,在上海市衛健委、市教委的支持下,我們在上海8個區24所小學開展戶外活動干預試點。”許迅表示,行動旨在突破以往傳統的宣教模式,通過寓教于樂的科普形式,幫助廣大青少年培養科學健康的用眼習慣。保護青少年眼健康,關鍵還要靠更廣泛地宣傳科學預防理念,倡導父母和孩子走出家門,到戶外活動,讓孩子盡可能沐浴在陽光下,幫助預防近視的發生。
編輯:何方
關鍵詞:近視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