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探訪中原龍山文化遺存:成組隨葬器物有序排列 禮制鮮明
中新網平頂山12月7日電 題:探訪中原龍山文化遺存:成組隨葬器物有序排列 禮制鮮明
作者 闞力
墓葬內食器、酒器等成組搭配、擺放考究,歷經4000余年,依然看得出龍山文化時期鮮明的禮制色彩。
這是屬于龍山文化時期的河南葉縣余莊遺址。其發掘出土的一批隨葬器物,為研究中原地區的禮制起源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龍山文化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夏商周文明歷史之前,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文化遺存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省份。
進入商周時期,人們在祭祀、宴請、隨葬等方面都有等級森嚴的禮制,如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等。
作為“考古中國”五項重大項目考古成果之一,余莊遺址面積不低于50萬平方米,是龍山文化時期沙河中游地區的中心聚落。遺址中的龍山墓葬規模較大,文化內涵豐富,對研究夏代早期國家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其中,以10號龍山大墓隨葬器物最為豐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偉華說,“這是已知的中原地區隨葬器物最豐富、等級最高的龍山墓葬。”
記者近日赴余莊遺址實地探訪。在10號墓中,記者看到單棺葬有一人,仰身直肢葬;棺外一人或為殉葬,亦為同一姿勢。細數墓中器物,共有33件陶器,以泥質黑陶為大宗。其中1件放置在墓室內人腰部左側,其余均在墓室內二層臺上。
吳偉華介紹,“這些隨葬陶器包括食器、酒器兩大類,其中的豆、觚器物排列有序,器類成組,數量為7組,呈現出鮮明的禮制色彩。”
移步再看,另一處探方里的一組陶器中,亦有7組豆與觚一字排列,與10號墓內的主要器物數量相同,反映出相同的禮制觀念。
皆可盛酒的豆和觚為古時禮器。“不能操觚自為。”商周時期,觚非一般飲器,觚的多寡與飲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關,只有高品位的人方可用此器。
吳偉華說,在古代,禮器的使用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用來表明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這不難讓人聯想起后世列鼎列簋的禮制,墓中的殉人更是彰顯了墓主人的貴族身份。”
與之相反,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一些龍山小墓里一無所有,可見等級貧富分化在當時已經很明顯。
縱觀余莊遺址,目前清理出的墓葬、房基、灰坑及窖穴等各類遺存已逾數十處,這有助于深化夏代“早期中國”的社會分層、等級制度,禮制現象和規制的認識。(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器物 禮制 龍山文化 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