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南京:多管齊下破題“全人”教育

2020年12月02日 14:40  |  作者:蔣芳 陳席元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從應試本位回歸育人本位

圖1:南京雨花臺區板橋中學正在上課。

圖2:10月25日,小朋友在2020南京體育嘉年華射箭比賽前練習。 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圖3:南京小球員學習足球基礎技能。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提及江蘇教育,似乎很難擺脫“軍備競賽”“艱難模式”等標簽。地處全民高度關注下一代教育的經濟發達地區,基本義務教育兜底任務早已完成,家門口的教育均衡變為現實,但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待與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育人必先興學,強教必先強師。面向未來,什么樣的教育生態才能適應“全人”培養的育人變革新要求?如何施策才能取得多方認可?記者近日在南京調研發現,一場全面聚焦教育領域深層痛點的改革已經打響,南京正在努力破題,引領變革。

校長園長到高校“上學”,教授到中小學開課

前不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校長胡松到南京大學報到,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里,他將在這里接受“準博士”的培訓。

“我是帶著一線辦學的困惑來南大報到的。”胡松說,希望通過院士、教授們的指導,對學校、對自身的發展,對南京教育的未來做出深度的思考。

跟胡松一起“開學”的還有二十多位中小學、幼兒園的校長、園長。11月中旬,南京市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高級研修班在南京大學開班,這是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項目之一。授課老師既有科學、人文、社會、教育等專業的教授,也不乏院士、長江學者。

“這樣的師資在南大也是頂配。”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王運來介紹,教育不是培養毫無自主創新意識的順從“小綿羊”,而是要培養蓬勃有朝氣的“小老虎”,只有創新型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學生。

作為全國高等教育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南京擁有各類高校50多所,包括1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近年來,該市圍繞育人方式變革,大力拓展校地深度合作,推動資源共建共享,大中小學段銜接路徑不斷拓寬。

浦口區地處長江北岸,專任教師平均年齡最大,教育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是突出短板。2018年7月,區教育局與南京審計大學合作開展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的全學段共建,不僅開辦附屬幼兒園和小學,高校還委派學科教師和優秀學生參與特色課程教學和社團活動輔導。

不僅拉長短板,也要做強特色。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徐永利介紹,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秦淮區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向中小學輸送思政、科技、心理健康等特色教育資源。瑞金北村小學掛牌南航附屬小學后,新開設了3D打印、無人機、航空科普等12門特色課程或社團,今年6月,學校設立“何畏工作室”,邀請南航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名師徐川、何畏講課,推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研究。

在南京,越來越多的大學圖書館、實驗室、雙創平臺等教學科研和公共平臺資源面向中小學開放,通過建立實驗實踐課程基地和終身學習實驗室等方式,共同探索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聯動貫通的教改路徑和人才培養模式。

“合作共建打破了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兩張皮’,促進了雙方的資源共享,讓高校辦學理念對基礎教育產生創新效應,拓展了中小學師生的認知結構。”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張生說。

探索“全人”教育,為未來奠基

“你們愛排球嗎?你們為什么打排球?”這是電影《奪冠》中郎平問所有女排隊員的一句話。“郎平之問”不僅是影片的主旨,也蘊含著一個重要的教育命題——學生為何而學?師者為何而教?什么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這些年,南京培養出了女排奧運冠軍惠若琪、張常寧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體育日益成為南京教育的一張特色名片。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近百所中小學在國家級各類賽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南京一中男排、三中女排多次獲得世界中學生排球錦標賽冠軍,2019年雙雙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中學生排球錦標賽(U15)并奪冠。

“全市600多所中小學都有特色體育項目。除了校園足球聯賽,我們每年還有12大體育聯盟賽事,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一項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并把它變成終身的愛好。去年一年,全市約3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市聯盟競賽,近40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市、區、校聯動的校園系列競賽。”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負責人說。

不僅要回答“錢學森之問”,也要答好“郎平之問”。在南京,從應試本位回歸育人本位已成共識,一系列智育、體育、德育齊頭并進的改革舉措強力推進。

“人有沒有心靈的歸宿?”“為什么發達國家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反而更高?”“為什么李廣‘難封’?”……在中華中學的邏輯課上,接地氣的經典案例替代枯燥的邏輯理論,用“燒腦”的邏輯游戲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們甚至臉漲得通紅與老師辯論,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這堂課背后,是中華中學多年來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持久努力。校長徐飛說,從《懂一點邏輯》到《批判性思維》再到《邁向卓越理性》,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就可以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深入探究。如今,“會質疑,重實證,講邏輯”已成風氣。

“考試、升學、改變命運、找一個好工作都是教育的工具價值,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素養、身心和諧、人格完善才是教育的本位價值。”市教育局負責人認為,課程應該是經典的社會生活的濃縮,改革的目標就是讓更多人為孩子們的體育、藝術表演由衷喝彩,讓同學們在鄉野農田共同體驗豐收的快樂。

如今,全市100多家博物館、科普館、生態園、工作坊等場地與基地與學校結盟,成為中小學生校外體驗站和勞動實踐場所。到了節假日,學生可以去南京博物院近距離接觸歷代古文物,制作古代樂器;去中山植物園剪枝修葉,管理田壟;去實踐基地磚瓦廠,體驗金磚制作整套工藝流程……

教育評價改革正在“破冰”

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會有什么樣的辦學方向。改變“唯分數論”的評價導向,樹立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的評價標準,離不開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

南京已經有很多中小學開始先行先試。鼓樓區從2018年暑假啟動了“學校自主發展”改革,通過“一校一特”工程,改進現有評價體系相對單一的問題。例如,芳草園小學制定了《陽光兒童生活行動指南》,瑯琊路小學以“十大任務”培育孩子“快樂做主人”,鼓樓區第二實驗幼兒園強調“貼地而行、向上生長”等等。鼓樓區教育局負責人認為,通過“自主發展”鼓勵學校強化自身特色,充分釋放潛力與活力,才能營造出教育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良好生態。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不僅得有一桶水,還要能教會學生們取水的本領。如果說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基礎,教師評價則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但一線教育工作者也面臨現實困惑:在應試教育仍占主導的大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念如何與知識點、分數等一般目標相結合?為此,南京通過開展百校千師攜手共進計劃,建立名師工作站,建設“四有”好老師團隊,開展“南京教育好故事”師德宣傳教育活動等一系列舉措,提升職業素養和師德師風,讓老師們“桶”里的水位上升、水質提升,盡快跟上育人改革的步伐。

“90后”朱琦娜是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一名年輕老師,不僅鉆研教學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今年,學校改革教師評價制度,評選出一批優秀教師,朱琦娜也位列其中。“學校打破常規,給我們一線年輕教師更多機會,讓很多年輕教師看到希望。”朱琦娜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已成為南京改革教師評價的一大亮點。

“12月5日,首屆全國基礎教育論壇將在南京召開,這是對南京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基礎教育取得優秀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鞭策。”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表示,下一步,南京將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堅持內涵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蔣芳、陳席元)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南京 學生 評價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思思re久久精品66在热线热 | 在线播放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