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綜合效益充分發揮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水天一色。泵房里,抽水機轟鳴,葉片飛轉。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云涌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里,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p>
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南水”水質如何?
先治污后通水。調水全線鐵腕治污,決不讓污水進干渠,中線水質優于Ⅱ類,東線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調水水質好不好,源頭是關鍵。
河南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就坐落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岸畔。
“辣椒村”要拔掉辣椒苗!回憶起那段日子,村支書張家祥依然感慨。過去,村民靠“捕魚換口糧”。1996年,27歲的張家祥當選村支書,發誓“要讓村民擺脫窮日子”,幾番考察,選中了辣椒產業。學技術、跑市場,張家祥和村民們闖出了名堂。每逢辣椒上市時節,上百家客商涌入小村子,一天能賣上千噸。
就在辣椒產業最紅火的時候,張家河村面臨轉型。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進入倒計時,村莊地處水源地核心區,守護一庫清水的責任重大?!袄苯穼屎娃r藥需求量大,會讓水中的磷氮含量超標?!睆埣蚁檎f,“‘國字號’工程不是小事,咱說啥也要支持?!?/p>
不種辣椒種什么?軟籽石榴闖進了張家祥的視野?!笆癫回澐?,能‘鎖’水土,市場行情還好?!痹谡咧С窒拢謇锖推髽I合作,發展了5000多畝的軟籽石榴。
如今,“辣椒村”變成了“石榴村”?!巴瑯右粔K地,收入翻番。我在石榴地里套種南瓜,畝均收入8000多元?!贝迕裢鹾樨斦f。目前全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多萬元。在張家河村的帶領下,周邊16個村發展起2萬多畝軟籽石榴。
從石榴園望出去,千峰涌翠間,丹江口水庫攬山抱水。為了守好這盆水,淅川縣堅持“有樹不伐、有魚不捕、有礦不開”,該關的關、該退的退、該轉的轉,關停608家養殖場,拆解5萬多個網箱,取締350多家污染企業。
同時,軟籽石榴、杏李、大櫻桃等特色產業蓬勃興起,林果面積達到30多萬畝。700多家農家樂和民宿點綴在綠色山川間,3萬多農民吃上了“生態飯”。
堅持先治污后通水,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沿線各地協同發力,決不讓污水進入干渠。
治污靠決心。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蓄水池”,承接蘇魯豫皖4省32個縣的來水,入湖河流53條,一度污染嚴重, 被稱為“流域治理第一難”。
“過去湖面是黑褐色的,一到夏天就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在山東濟寧市微山縣環境保護局工作了30多年的王云說。決戰南四湖,全面封堵城區河流沿岸17個污水直排口,累計清理湖區網箱網圍22.85萬畝。治污久久為功,換來南四湖清水蕩漾,水質實現了由劣Ⅴ類向Ⅲ類水的躍升。
不僅僅在南四湖,江蘇和山東省將水質達標納入縣區考核,成了一項硬指標。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治理?“河長制”瞄準一個個治理難題,實施一河一策。
湖北十堰市位于丹江口水庫上游。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前,5條入庫河流水質不達標。治污工作隊穿著膠鞋、手持鐵鉤,哪臭往哪鉆,倒紅墨水,撒泡沫屑,只為查清污水來源。污染“病根”找到,對癥下藥。鋪設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實現截污、清污、控污。目前5條河流中,犟河、劍河、官山河水質穩定保持在Ⅰ到Ⅲ類,泗河、神定河消除劣Ⅴ類。
一系列治污新技術、新機制在沿線落地。污水處理、截污導流、生態修復等治污項目成為各地“標配”。在中線干線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每天對“南水”體檢4次,全天候守護水質安全。
治污成效怎么樣,一渠清水是最好的見證:全面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線干線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水質95%達到Ⅰ類水,干線水質連續多年優于Ⅱ類標準。
會不會無水可調?
優化水資源配置。即便遇最枯水年份,長江下游和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調水需求
在南水北調工程設計之初就有人提出,長江水量年際變化大,遇上枯水年份,會不會無水可調?
河南平頂山市是最早受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城市之一。2014年7月,平頂山遭遇嚴重旱情,白龜山水庫3次動用“死庫容”,水還是不夠用。關鍵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應急調水,46天里5011萬立方米丹江水馳援,解了百萬群眾之“渴”。從2015年至2020年9月,南水北調為白龜山水庫累計調水18.07億立方米,水庫管理局局長袁自立說:“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平頂山的供水壓力不可想象。”
不僅僅是平頂山,越來越多的城市受益南水北調。
看用水需求。南水北調工程持續運行2100多天,成為沿線不少城市的主力水源。北京已3個年度、天津已連續5個年度加大分配水量,河南、河北兩省年度正常用水量已分別達到規劃分配水量的68%和74%,且年度用水量呈逐年增加趨勢。
看水量供給?!皬钠骄攴輸祿峡?,源頭的水是足夠的。”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李志竑算起大賬:在東線工程的長江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量8841億立方米,東線年調水量占比僅為0.99%;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平均年入庫水量為388億立方米,中線一期調水量占比為24%。
如果遇到極端干旱天氣,水源地水量會不會影響調水?
“從數據上看,即便遇最枯年份,長江下游來水足夠保證東線工程調出量,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中線工程平均調出量?!崩钪靖f表示,長江大通站最枯年份是2011年,水量為6686億立方米,東線調水量占比為1.31%。丹江口水庫最枯年份平均年入庫水量為171億立方米,中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調水量占比為56%。
專家表示,南水北調工程配套工程陸續上馬,將進一步提高水資源配置能力。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副局長劉憲亮介紹,水利部大力推進引江補漢工程,工程建成后,陶岔入渠水量可新增22.2億立方米,年度北調水量可達到117.2億立方米,可進一步增強水源保障能力。
多少人用上“南水”?
“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區1.2億多群眾直接受惠
丹江口水庫700多公里外,一座小村子因“南水”而變。
回憶起吃水難的日子,河北邯鄲曲周縣小河道村村民石運章說,“天蒙蒙亮,就得出門挑水,一口氣挑滿5擔,才夠一天用。”
一口井,承載著村民們的吃水記憶。石運章回憶,最初,村里有一口二十來米深的磚井。慢慢地,淺井出不來水,村民又集資打了一口300多米的深井,這樣的深井村里共有6口。“淺層水苦咸,深層水高氟?!鼻芸h水利局副局長王洪國介紹,深井越打越多,地下水越來越少,有的地面都開始下陷。
“春天白花花,夏天水汪汪,春播一袋種,秋收一碗糧”。小河道村所在的黑龍港流域,是華北鹽堿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是一個關系民生的大問題。
“南水”送來了“放心水”。2017年4月,丹江口水跋涉700多公里,來到邯鄲?!爱數丶涌焱七M‘南水’置換本地水源,甘甜的自來水流入每家每戶?!蓖鹾閲榻B。
“南水”甜到群眾心窩窩。石運章說,“做飯洗衣,只要一擰水龍頭,清水就嘩啦啦流。用‘南水’熬的小米稠稠的、黃黃的,還能‘開花’。”
如今,“南水”讓500多萬黑龍港流域的群眾告別了苦咸水、高氟水,流域內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等地主城區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
1200多公里外,“南水”進京,讓1200多萬群眾受益。
在北京中心城區,一杯自來水中有七成來自“南水”?!八d了,水垢少了!”北京市豐臺區星河苑小區居民劉梅驚喜地發現。
一度,北京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米。近6年來,南水北調中線累計向北京調水超59億立方米,自來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每升120—130毫克,供水范圍基本覆蓋中心城區以及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區域。
如今,北京構建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聯合調動格局?!澳纤碧娲茉扑畮煜蜃詠硭畯S供水,并反向輸送至密云水庫,密云水庫蓄水量從2004年的6.5億立方米“長”到目前超過23億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提升至1.2。
沿著一渠清水北上,“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區1.2億多群眾直接受惠。
在天津,南水北調通水以來,全市形成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中線向天津累計供水57億立方米,覆蓋15個行政區,近千萬市民受益。
在河南,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全部為“南水”。
在山東,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每年增加凈供水量13.53億立方米,供水范圍覆蓋61縣(市、區)。
生態效益有多大?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40多條北方河流“飲”上“南水”,華北地下水位回升
冬日暖陽下,滹沱河波光粼粼,鳥兒掠過激起陣陣漣漪,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河邊休閑散步。
在河邊長大的杜曉娜感慨頗深:“打記事起,這條河就是干的,一到大風天,灰塵飛揚,住在附近的村民都不敢開窗戶?!?/p>
“南水”讓滹沱河重生。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負責人郭貴有介紹,2018年9月開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河北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試點河段進行生態補水,累計補水逾15.7億立方米。
“河里有了水,水鳥多了,還能看到魚兒,大家都愛來?!倍艜阅日f,沿河的花海、林蔭道、濕地公園等一個個網紅打卡地涌現出來。
缺水,是造成北方地區諸多生態問題的原因之一。華北地區上規模的21條河流,不少漸漸干涸;地下水超采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采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公里。
南水北調讓長江流域與海河、黃河流域一次次“握手”,為北方帶來了生態水,讓河湖面貌煥然一新。
一條條河流復流了。在河南省鶴壁市,廣袤田野上“纏”著兩條“玉帶”,交叉處是淇河渠道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鶴壁管理處負責人翟會朝介紹,“南水北調累計7次向淇河生態補水4984萬立方米,讓斷流的淇河重現生機?!?/p>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介紹,跨流域的生態補水,有效緩解了北方河流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自2016年開始,中線工程向受水區47條河流生態補水49.64億立方米。東線工程生態補水2.81億立方米,南四湖、東平湖、微山湖等數十個河湖自然生態明顯修復。
水更清了,水質向好。連接9條河、環抱146個湖泊,位于河北雄安新區的白洋淀被稱為“華北明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白洋淀生態補水超3億立方米,淀子里水動起來、清起來了,目前白洋淀入淀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Ⅱ類。
“生態補水為華北地區河湖增加了大量清潔的環境用水,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增加了水環境容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湖水質?!眲椓两榻B。
地下水位回升了。北京地下水位2016年以來累計回升3.04米,增加地下水儲量15億多立方米;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沿線受水區通過水資源置換、壓采地下水、向中線工程沿線河流生態補水等方式,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崩钪靖f介紹。
如何用好每滴水?
“南水”來之不易。先節水再用水,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受水區擰緊“水龍頭”
澆過一場越冬水,小麥地冒出一片青茬。在河北邯鄲永年區廣府鎮史堤村,種糧大戶劉軍的感慨:“沒有水,可不敢種3000多畝地?!?/p>
“過去兩人守著一口井,漫灌一天,才能澆6畝地。小麥喝不飽,產量也受到影響?!眲④姷幕貞?。
缺水逼出來一場節水革命。創辦家庭農場之初,劉軍的就采用小麥無畦全密節水種植模式,搭配移動式噴灌機,相比大水漫灌,每畝地用水量減少20立方米。
“南水”來了,也不能浪費,澆水節水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八芏悸裨诘叵?,水肥通過滴管滲到作物根部,就像是‘輸液’,澆地變成了澆作物。”劉軍的說,“根據土壤墑情,可隨時開啟閥門,小水勤灌,節水節肥,還能降低蒸發量?!?/p>
在邯鄲,農業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七成左右。當地大力推廣節水技術,鼓勵種植耐旱品種,采取輪作休耕等措施,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項目96.74萬畝,預計年節水8700萬立方米。
受水區各地提高節水技術、改進用水方式,提升水資源利用水平。
精打細算,科學用水。在河北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水從池子里出發,經設備冷卻,進入污水廠處理,再回到水池……經過一整趟“旅途”,一滴水可變成循環水、中水等。通過水資源循環利用,公司每噸鋼材耗水量從3.5立方米降到3立方米,每年可節水3000萬立方米。
在天津,水可以細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差別定價,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在北京,全市再生水使用量突破8.6億立方米,占到地表水的20.5%。
以水定產,以水定城?!澳纤弊屆撼呛幽辖棺髌平獬鞘邪l展之困。南水北調累計向焦作供水7060.81萬立方米,水扮靚了城市,生態游、山水游熱了。江蘇徐州摒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擁抱更多高精尖產業,“一城煤灰半城土”變成“一城青山半城湖”。
袁其田說,“‘南水’彌足珍貴,一方面,繼續推動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調水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節水用水,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將城市長期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退還,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南水’。”
近期,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意味著南水北調工程管理運營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為完善工程體系、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手記
科學調水科學節水
行走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廣大群眾對水的期盼、對水的珍惜。清水入戶、河湖復蘇,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滋潤著缺水的北方,深刻地改變著南北水資源配置格局。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藍圖,40萬移民告別故土,數十萬建設者接續奮戰。滴滴“南水”來之不易,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如果大手大腳,那么調再多的水都無濟于事。
用好“南水”,要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工程通水以來,北方受水區堅持以水定產,量水而行,大力推廣節水產品和技術,劃定用水紅線、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推廣節水教育宣傳,節水能力不斷提高,水資源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節水更要久久為功。節約用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技術推廣、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等。與高標準的節水要求相比,當前節水工作還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節水技術供給能力不足,節水定額、標準等方面的制度還需要繼續完善,產業結構調整還需繼續優化。相關地區要瞄準薄弱環節,補齊短板, 把“水龍頭”擰得更緊一些,讓節水成為更有約束力的“指揮棒”。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南水”,堅持科學調水、科學節水,只有這樣,才能讓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更加突出,讓一渠清水綿綿潤澤北方大地。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7日 19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