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政協建議:
提高建設標準 補齊現代農業發展短板人民政協網巴彥淖爾11月16日電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政協在專題協商調研中發現,該縣雖然已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但仍存在一些阻礙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和短板。
目前,五原縣的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標準仍然不高,鹽堿地改良任務艱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品牌創建水平不高,科技支撐力差,農業市場體系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五原縣現有耕地230萬畝,其中鹽堿耕地123萬畝,絕大多數耕地灌溉方式仍然以引黃河水漫灌為主;現有的新型農業經營龍頭企業大部分屬成長型企業,整體規模小、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帶動能力不強。”五原縣政協主席王介楓介紹,大部分合作社由農民合伙組建而成,缺乏懂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優勢農產品品牌整合力度不夠,現有品牌主要分布在幾個優勢產品上,一些品牌甚至停留在分散農戶生產經營的層面,“散而亂”的問題較為突出;高新技術企業較少,高端人才引進困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處于起步階段;農產品流通領域信息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單一。
為此,五原縣政協建議: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堿地改良,加大節水灌溉、水肥一體、暗管排鹽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力度;加強農畜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和產地環境標準化建設,統籌推進生產基地規劃布局;全力推進農業“四控”技術,大力實施智能配肥工程,采取有機肥與無機肥并用、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等技術;對農藥進行定點經營、實名購藥、臺賬管理;充分發揮好已建成的鎮村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絡,大力推廣使用國標地膜。
突出比較優勢和地域特色,引進一批“農字號”大型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帶動農民增收;積極扶持重點龍頭企業,持續增強產業化發展的內生動力;配套出臺相關的激勵制度,推動企業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工;構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采取訂單農牧業、股份合作制、服務協作制、土地流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理順產業鏈各方利益關系。
加大品牌宣傳和培育力度,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大科技支撐和創新力度,助推智慧農業建設;加快信息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市場的升級拓展;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編輯:閆春旭
關鍵詞:建設 發展 農產品 農業 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