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精準扶貧
滿園茶樹金不換
——安徽省岳西縣包家鄉石佛村產業脫貧記
安徽省岳西縣包家鄉石佛村背靠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平均海拔800多米。山高林茂、生態優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其成為高品質岳西翠蘭的核心產區。行走在石佛村,田間地頭,房前屋后,一片片茶園綠意盎然。
2012年以來,石佛村“兩委”帶領全村群眾建茶園、制名茶、拓銷路、創有機,成功蹚出了一條茶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茶滿園,金滿村,2016年,石佛村實現整村脫貧。
茶葉興村,接力栽下“搖錢樹”
1985年,岳西翠蘭躋身新中國新創十一大名茶行列,讓石佛人看到了發展茶葉的機會。2012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小山村。石佛村“兩委”將茶產業確定為脫貧主導產業,改造原有2000畝低產茶園,新建1300畝高標準無性系茶園;引進石佛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貧困戶以茶園和資金入股,村“兩委”注入40萬元扶貧資金,實行“村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引導帶動貧困戶發展茶產業。
建園伊始,阻力重重。石佛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分片包組,逐戶上門動員。“同樣的一畝田,種傳統作物收入不到1000元,改種茶葉收入不低于3000元。我們跟群眾掰手指頭算賬,讓大家認識到發展茶葉的光明前景。”王軍介紹說,當時永建組20戶群眾有近100畝連片大田。村“兩委”成員連續幾晚到組開會,成功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時至今日,這100畝高標準茶園,年茶葉收入30多萬元。
名茶富村,戶戶有“綠色銀行”
石佛村沙坪組的茶園里,馮樹琴正在察看新栽插茶苗的長勢。2020年春季,她家又擴建高標準茶園5畝。“茶苗是政府免費提供的,長勢非常好,再過三年就能采摘了。”馮樹琴介紹說。
馮樹琴是石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幾年,她丈夫意外摔傷不治,父母年事已高,女兒又在讀大學。鄉村干部上門服務,幫她改造10畝低產茶園,手把手培訓茶園管理技術。靠著黨的扶貧政策和10畝茶園,馮樹琴一家熬過了“寒冬”,順利脫貧摘帽。“茶園年收入近5萬元,它就是我家的‘綠色銀行’,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馮樹琴的臉上溢滿了笑容。
茶葉富民,品牌是關鍵。在王軍眼里,石佛人一直在艱辛求索創制名優茶:30多年來,馮立彬長期堅持手工制茶,制作的岳西翠蘭色澤翠綠、香高持久,價格最高的一斤能賣到2萬元。他多次榮膺全國性大獎,并被評為岳西翠蘭手工制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石佛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儲春生流轉茶園組200畝茶園后,十余年來斥資千萬元打造有機品牌和綠色高端茶葉。他的茶園不施化肥、農藥,每年采購1萬公斤餅肥贈予周邊貧困茶農。“正是他們的探索和推廣,石佛茶葉名頭日響,供不應求,茶農們受益匪淺。”王軍說。
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有高標準茶園3300多畝,人均茶園2.5畝。在村茶葉協會引領下,全村11家茶廠充分發揮扶貧車間作用,內連基地,外接市場,統一采摘標準,統一加工制作。每年僅茶季,就能安排50多戶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至2萬元。
每到茶季,慕名進山的茶客絡繹不絕。2014年以來,全村共有156戶、511人順利脫貧。今天的石佛村,家家戶戶住樓房通水泥路,富起來的鄉親們開起小轎車,有的還到縣城買房置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茶旅融合,綠水青山小康夢
如岱青山下,云遮霧繞間,一塊塊茶園宛若綠色長緞,鋪滿整個山坡,幾座粉墻黛瓦的民居,點綴其間。這里是石佛村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景最好的石佛茶園,2016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
山好、水好、茶好的石佛村,變身“網紅”打卡地,外地游客紛至沓來。石佛村“兩委”順勢而為,積極拓展茶旅融合,吸引游客前來觀光休閑、手工制茶、體驗農事,為村民拓展增收渠道。
2019年,石佛村建成農家樂32家,全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00萬元。家在石佛村茶園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周平,利用自家樓房辦起“友緣”農家樂,年增收7萬多元。
脫貧摘帽后,石佛鄉村振興路如何走?王軍介紹,要提質增效,走有機之路。從2019年開始,石佛村茶葉協會啟動了以300畝精品茶園為龍頭,分三年完成全部3300畝茶園有機認證的工作。協會制定章程,全村茶園不施化肥、農藥,不打除草劑,鼓勵茶農購買除草機、施餅肥。“前期我們對88戶購買除草機的茶農給予每臺400元的補助,對施用餅肥的茶農每畝補助200元。我們在茶園安裝了監控系統,對違反規定的農戶予以通報,村內茶廠將拒收其采摘的茶葉。”王軍介紹說。
“我家原有茶園30畝,2020年又新建8畝茶園。村里帶著我們搞有機、護品牌,我們對發展茶葉奔小康很有信心!”石佛村茶葉大戶陳幫貴信心滿滿地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茶園 石佛 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