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政策解讀 時評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頁>扶貧>資訊

“唱花兒 繡花兒 日子過得像花兒”——青海班彥繡娘的幸福生活

2020年11月09日 09:01  |  作者:王浡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山大溝深的沙溝山,不受寒苦了,干部和群眾呀齊上陣,平川里拔起了新村。心肝花腔子里放實了,栽下個搖錢的樹了。百姓們高興地花兒漫了……”

在位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盤繡園內,張卓麻什姐和姐妹們邊唱著“花兒”民歌邊做著手里的“繡活”。

“花兒”是流傳于西北地區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詞中將年輕女子比喻為花兒而得名。“平時我們就唱花兒,里面的詞也不一定,不少都是即興創作的,啥都能唱,現在日子過得好了,我們唱的就是今天的好日子唄。”年過半百的張卓麻什姐是土族盤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她手中的繡花針上下翻飛,不一會一張盤繡就初具雛形。

“從這穿過去,再挑出來繞個圈……”與即興創作的花兒不同,盤繡要按照嚴格的工藝來制作,既考驗技巧,又考驗耐心。“以前我們繡的花樣不多,也賣不上價錢,也就不往外賣,就為給丫頭們做嫁妝。”繡娘呂六月姐說,自從2018年盤繡園正式建立后,繡娘們的花樣就多了起來,“訂單要啥樣子我們就做啥樣子”。

“一天都不閑,做得多,收入越多。平均一個人一年能掙一萬元左右,手快一點的能到一萬四五,把孫子的學費都賺出來。”張卓麻什姐說,住得好收入也好,日子充實,臉上的笑也多了,繡娘們創新花樣的熱情越來越高。

“像盤繡園這樣的扶貧工坊,已經有28個,今后三年,互助縣計劃要達到100個。”互助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成績說,盤繡產業是土族特色文化代表之一,未來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我們村是2016年從對面山上搬下來的,以前住的地方山大溝深,靠天吃飯,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實施易地搬遷之后,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駐村第一書記袁光平說,盤繡、八眉豬養殖、特色青稞酒制作等多項產業齊頭并進,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一萬元。“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班彥村也要抓好這次機會,把村里的特色產業發展得更好,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袁光平說。

“大紅的主腰米黃的線,中間里繡下的牡丹……”歌聲從盤繡園的小院里傳出來,張卓麻什姐咬斷線頭,把手中的繡布鋪平,她摸摸剛繡好的花,笑著說:“看,這個花就是艷。”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花兒 盤繡 繡娘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中文字幕丰满的少妇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日韩精品在线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