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典型案例
返鄉創業有奔頭,90后女大學生“鄉村小喬”獲金稻穗最具人氣山貨助農創作者
“以后咱不喂了,不養了。”看著邊賣豬邊流淚的媽媽,王小喬不知怎么安慰。
2018年春天,小喬剛辭職回鄉創業不久。那年,因為豬瘟,豬肉價格跌到了谷底。一家人起早貪黑養豬,反而賠了錢。
媽媽的絕望,讓王小喬看到了農民的辛酸。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靠天吃飯的農民只能指望當年年景好些——可如果年景太好大豐收,客商們不愁收購,農作物依然賣不上價。
那時的小喬還沒想到,自己在西瓜視頻、抖音上做三農自媒體創業,不僅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還能幫助生活困難的鄉親們增收。
90后大學生返鄉創業
王小喬出生于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兩年后,她辭去穩定工作,決定回鄉創業做三農自媒體。
“文員的工作每天都差不多,比較單調。看到有同學在今日頭條做美食自媒體,就想自己也嘗試一下。”在同學的帶動下,小喬在今日頭條上注冊了賬號“鄉村小喬”,成了一名三農創作者。
最開始,家里人和鄉親們都不太理解,一個年輕人為什么要每天拿著相機到處轉悠。好在淳樸的鄉親們對小喬拍視頻并不反感,有時還會主動配合。
小喬在今日頭條上記錄下鄉村生活和美食、農村新鮮事。網友們被寧靜的鄉村生活和小喬一家人的質樸吸引,小喬漸漸獲得了不少粉絲關注。
幾個月后,西瓜視頻開通了直播功能。小喬成了西瓜視頻直播的第一批創作者。在和粉絲的交流中,她發現大家很喜歡通過直播觀看農村真實生活。農民田間地頭勞動、村里的剃頭匠、集市上的羊肉湯,都成了小喬直播的內容。
網友最好奇農村的婚禮。小喬每次直播,一場直播就能漲3至5萬粉絲。現在,小喬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等平臺上的粉絲近650萬。
幫農產品找到新銷路
2018年8月,小喬接到一位陌生人求助。那年大蒜豐收,采購商收購量有限,這位老鄉的蒜沒賣出去,眼看就要爛在地里。小喬想到年初媽媽賣豬的場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老鄉一把。
她決定無償幫老鄉銷售大蒜。大蒜價格公道,12塊8五斤包郵,很受粉絲們歡迎。帶貨僅三四天,滯銷的近3萬斤大蒜就銷售一空。
此后,小喬通過她的自媒體平臺,為農產品銷售困難的農民們,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銷售途徑。村里一位老鄉貸款種了20畝海棠樹苗,眼看樹苗長成,三年前承諾來收購的買家卻不見了蹤影。貸款就要還不上,小喬出馬,很快通過今日頭條幫老鄉找到了銷路。
去年,小喬家隔壁鎮上出產的藍莓銷路不好,鄉親們找小喬幫忙。小喬一有時間就通過西瓜視頻和抖音直播帶貨,一個月賣出了10000多單藍莓,解決了鄉親們的燃眉之急。
小喬還多次參與字節跳動扶貧組織的助農活動。她到過國家級貧困縣陜西合陽,幫忙銷售當地的蜜薯;也到過云南紅河,幫當地農民銷售梯田紅米。今年疫情期間,小喬還通過5個多小時的3場直播,幫山東花農們賣出了30000多株鮮切花。
幫更多人過上美好生活
通過平臺流量分成和直播帶貨收入,小喬讓家人生活更好。如今外出參加活動,小喬都會帶上媽媽,讓她有機會見見外面的世界。
今年去參加西瓜視頻的活動時,小喬帶媽媽第一次吃了自助餐。在三亞水族館玻璃前,媽媽看著工作人員扮演的“美人魚”著了迷,久久不愿離去。
村里的親戚和鄉親們,也在小喬的幫助下過上了好日子。在小喬鼓勵下,堂哥也開始做自媒體。現在經濟條件得到改善,再不用外出打工謀生。
鄰村一位60多歲的大爺負擔重,妻子和兩個孩子都有智力障礙。小喬購買了原材料,教大爺做手工小馬扎。她通過頭條店鋪幫忙銷售。以前只能靠種地維持生計的大爺,每天多了五六十元的收入,生活負擔減輕了一些。
最近,小喬還籌劃著在村里建棉花被工廠,讓網友們買到放心棉被的同時,也為村里的婦女們提供一些就業機會。未來,她還想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通過自媒體帶動農產品銷售,幫助周邊更多農民增加收入。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創業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