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政策解讀 時評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頁>扶貧>資訊

蘭萬元圓了“萬元夢”

2020年11月03日 11:20  |  作者:何晨陽、靳赫  |  來源:新華網(wǎng)
分享到: 

“萬元,你現(xiàn)在一年收入能過10萬元吧?”到蘭萬元家牛棚里看過的人常會這樣問他。起初,他還會掰著指頭算賬,別人問得多了,他的回答也變得簡單:“能成!”

牛棚里膘肥體壯的20多頭牛,是蘭萬元答話的底氣。而就在幾年前,他家還是另一番光景。

1953年,蘭萬元出生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楊河鄉(xiāng)串河村。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父母平時隨口叫他“圓”,叫得久了,就成了他的小名。

該上小學時,這家人犯了愁。上學要有大名,可蘭萬元的父母不識字,起不出像樣的名字。入學那天,負責給他登記的老師為此撓頭。

“算起來你是‘萬’字輩,小名又叫‘圓’,大名就叫個‘蘭萬元’吧。”老師想了半天,把這三個字寫在了本上。

蘭萬元生活的山村地處寧夏西海固地區(qū),這里山大溝深,十年九旱,一度有“苦瘠甲天下”之稱。在蘭萬元的記憶里,幼年時難得吃一次飽飯,也因為生活艱難,他小學二年級便輟了學。

上世紀80年代初,串河村實施包產(chǎn)到戶,已經(jīng)成家的蘭萬元分到十幾畝地。夫妻倆都是干農(nóng)活的一把好手,盡管土地貧瘠,忙活一年也能攢夠全家人的口糧。

改革開放不久,“萬元戶”成了串河村街談巷議的熱詞,仿佛一夜之間,蘭萬元的名字變得“響亮”起來。

“村里人夸我名字起得好。那時候雖然能吃飽飯,但大伙家里光景和萬元戶根本沾不上邊。一年吃穿下來,誰兜里還能剩下幾塊錢?嘴上說說也就算了。”蘭萬元說。

蘭萬元有時想,自己也就名字起得好。

孩子們一點點被拉扯大,由于經(jīng)濟條件差,蘭萬元的兒子蘭金榮也沒上過幾年學。一直以種地和打工為生的這家人,在并不富裕的串河村里,生活水平也是倒著數(shù)。

2014年,蘭萬元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扶貧干部來了,仔細考察后告訴他:要想富,多養(yǎng)牛。

蘭萬元小聲嘀咕道:養(yǎng)牛吃苦咱不怕,可買母牛、蓋牛棚、買飼草哪樣不要錢,這些本錢從哪來?

真正擼起袖子,蘭萬元發(fā)現(xiàn)之前想多了:一系列扶貧政策緊跟而來,買牛沒錢,政府幫助協(xié)調(diào)扶貧貸款;蓋牛棚沒錢,政府給補貼。

“咱自己也是會想辦法的人,沒有飼草,我就把家里十幾畝地全種成了青貯玉米。”蘭萬元說。

母牛下了牛犢,母牛犢長大了又下牛犢,到了2017年,蘭萬元家的小牛棚就裝不下了。這一年,他在院子菜園后頭建起個大牛棚,還把在外務工的兒子也叫回了家。

“養(yǎng)牛比打工掙得多,為啥還要出去?”蘭金榮說,父親和自己沒怎么上過學,這是兩代人的遺憾,所以他拼了命地想讓孩子們好好讀書。如今,家里已經(jīng)有了兩個大學生,手頭也沒之前那么緊了。

前不久,蘭萬元從牛棚牽出了2頭牛,“換”回了近5萬元。“孫子們一年學費高低也超不過這一頭牛,現(xiàn)在家里用大錢就賣大牛,用小錢就賣小牛。”蘭萬元抬手指向一頭半大的牛犢說。

蘭萬元家日子越過越好并非個例。串河村村委會主任馬富財說,如今大多數(shù)村民已靠養(yǎng)牛致富,去年,村里還牽頭成立了養(yǎng)牛合作社,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以更好地帶動村民增收。“現(xiàn)在村里一戶人養(yǎng)十幾頭牛已經(jīng)不是啥稀罕事。”馬富財說。

獨處的時候,蘭萬元常會琢磨:按照這幾年的勢頭,再過兩三年,家里牛就會超過50頭,全家收入估計會再翻一番。

“到時候飼草怕是又不夠用了,得再流轉(zhuǎn)些土地種青貯玉米。”蘭萬元笑著說。

編輯:王慧文

關(guān)鍵詞:蘭萬元 牛棚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guān)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亚洲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愉拍国产自免费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