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三同
“三同”甘肅篇 | 虛假脫貧數字脫貧?不可能!
10月31日,甘肅省西和縣蒿林鄉大唐村。
今天,一掃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陽光灑向群山之中,一眼望去,層林盡染,疊翠流金,五彩斑斕的大唐村盡情地向我們展示著秋日美景。
而今天對于大唐村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省級第三方評估調查組將來到大唐村進行入戶調查驗收。
“7年來的扶貧成果就看今天的驗收了。”駐村第一書記賈殿閣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忙碌著,他仔細翻看著一本本臺賬,核對著一個個數字。
“我們村的工作是扎實的,對于這次檢查我們是既緊張又期待。”但面對這次脫貧大考,賈殿閣仍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即將面對高考的考生。
“其實這些數字已經早記在心里了,但我們甘肅人都嘴拙,干十分也就能說出七分,我還得把情況再過一遍,關鍵時刻別掉鏈子,不能給縣里抹黑。”賈殿閣笑著說。
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最后收官的時刻,總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反正今年全國都要脫貧,搞搞數字脫貧還不是一樣?說你脫貧你就脫貧了,那么貧困的地方怎么脫貧啊,還不是走過場?
今天,我們人民政協報“三同”小分隊正好趕上這樣的機會,在這個貧困縣中的貧困村見證了脫貧驗收的真實過程。
為了做到精準扶貧,我國早就建立了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從國務院扶貧辦公室連接到下面的每一個行政村的村委會,每一個貧困戶的具體數據都會在這里呈現,數據非常詳盡,包括家庭基本情況、一穩收兩不愁三保障達標數據、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活條件等詳細信息等等,扶貧干部定期要對每個貧困戶的數據及時更新。
那么如何確保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呢?這就是今天要迎接的脫貧成效考核驗收。
此次驗收委托第三方進行,核驗組到場之后才確定抽考對象。大唐村是在頭天晚上11點才被抽簽確定的,而具體到哪一戶核驗,直到今天核驗組到現場后才隨機確定下來。核查小組成員都是來自蘭州大學的學生,他們來驗收前經過專業的培訓,到村后根據自然村的分布位置,隨機確定樣本戶,全程保密。也就是說,從隨機確定樣本戶到展開核查,沒有突擊準備的時間,更加確保了核查結果的真實性。
隨后考核組開始分組核驗,到戶之后不允許非家庭成員與考核組成員交談。對照考核驗收程序,考核組逐項核查落實情況。平均每戶的調查時間在一小時左右。上午對貧困戶核查完之后,下午再確定核查的非貧困戶。全村抽樣40戶,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比率為1:1。經過整整10個小時,核查終于結束了。對核查當中發現的一些有爭議的地方,考核組還要與村支部書記及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訪談,必要時提供印證資料,確保核查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
脫貧考核體系中除了引入第三方評估之外,還有縣、省和中央三級考核,全部通過才正式宣告脫貧退出。嚴格的考核體系確保了脫貧成果經得起人民檢驗、歷史的檢驗。
我們再看看大唐村究竟是如何脫貧的。
大唐村全村共有181戶819人,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5戶555人。
大唐村有青壯年勞力468人,其中有265人外出務工,因此務工收入占到了村民收入的66%。按照人均收入4000元的標準,也就是說家里有青壯年勞力的可以基本實現脫貧。
再者是發展富民產業,賈書記隨身攜帶的記錄本上詳細記錄了村里每個貧困戶的詳細數據和致貧原因,其中發展產業時缺資金和缺技術占了很大比重。3年來,通過政府引導,在各級幫扶力量的幫助下,全村落實到戶產業資金203.6萬元,基本解決了發展種植產業的初始資金。又通過專家引導,調整產業結構,在全村形成了在高山區種植柴胡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和在半山區以種植花椒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產業的發展使得村里大部分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除此之外,還有6戶易地搬遷戶,開設各類公益性崗位30個,有8個生態護林員,還有6個今年新增加的疫情防控協防員。
那么,在此之外,大唐村仍有23戶貧困戶,大部分為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這就涉及到了國家脫貧政策中的社會兜底保障政策,按特困供養人員、低保一類、二類等區別實行兜底保障,完全確保最后一批貧困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正是國家完善的扶貧政策,確保了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脫貧 貧困戶 大唐 考核 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