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山東省平原縣重大工程和重要開支無“事前績效評估”不上會——
管好“小財政” 辦好“大民生”山東省平原縣是一個“財政小縣”,有47萬人口,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多一點,收支矛盾較大。盡管財力有限,但是要辦好的民生實事都需要真金白銀。平原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用足用好“預算績效”管理這把利器,用“績效”來評估和引導財政資金使用,做到了“可花可不花的錢堅決不花,需要花的錢必須足額保障”,讓“小財政”辦出了“大民生”。
縣委書記王洪霞介紹,近幾年,平原縣在教育改革、社會大救助體系建立、農村道路建設、棚戶區改造、生態環境治理、社會治安、融媒體建設、疫情防控等重點社會民生工程中大力投入,創造了許多全國、全省的亮點。據了解,平原縣2017年-2019年民生投入分別為17.94億元、20.54億元、21.4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分別為78%、80%、80.3%。
縣領導帶頭樹立“績效意識”
從縣領導決策開始,就用績效的理念管好政府“錢袋子”。平原縣委重新制定出臺《平原縣“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完善縣級領導班子重大事項決策、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決策制度,其中就把“預算績效”全程融入進去。他們規定,凡是1000萬元以上的專項資金支出、單項支出1000萬元以上的公共性資金安排、10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購置處置、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民生社會事業項目、1000萬元以上的財政投資項目安排,包括以財政性資金或融資投資的重大項目、國有資產參與投資的重大項目等,都要上縣委常委會議集體決策。不僅如此,他們還設定一個門檻,就是在上會之前,業務主管部門必須拿出“預算績效評估報告”,專家論證、技術咨詢、決策評估一項都不能少,沒有做“績效”的項目,一律不準上會。
在縣政府,無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安排中,還是在重要民生實事的確定和實施過程中、重大產業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重點專項規劃及重大調整意見中,都把“預算績效”列為重點。不論是每一項財政預決算方案和財政預算調整方案,還是“列入年度計劃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財政性資金或融資投資的城鄉建設項目、單項耗資超過50萬元的重大活動資金安排”,都要過“績效關”。縣長對主管部門的臨時預算報告,首先要問是否經過事前預算績效評估,然后還要批轉財政部門,從專業的角度對申請報告進行“專業績效評審”,財政部門用“績效程序”對預算進一步鑒定、核審之后,再轉回縣政府進行研究、批準。
縣委、縣政府在重大項目、重要支出上帶頭講“績效”,為鄉鎮、部門做出了示范。今年,平原縣在狠抓“預算績效”過程中,把部門“一把手”明確為預算績效的“第一責任人”。同時,本年度的“預算績效質量”會直接影響到下一年度單位的整體預算,讓花錢隨意、不做績效、不守規矩的單位和主要負責人感到壓力。
平原縣向“預算績效”要財力,為全縣財政少投入、多辦事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2019年度營商環境考核評比中,平原縣位列全市第一名。據統計,僅2019年以來,縣里在重大工程建設中,節省財政投資5億元。
縣財政“四項改革”為績效管理鋪平道路
把財政預算的錢管好、用好,是一篇必須做好的硬文章。平原縣財政局局長姜衛東介紹,2019年1月至3月,該局為研究這個問題到項目現場、施工工地去找癥結、找答案,局黨組決定推行一整套“改革組合拳”,重塑業務辦理流程。
鄉鎮財政“回歸”鄉鎮。全縣鄉鎮財政所34名人員編制回歸鄉鎮,縣財政局集中精力做主業的“空間”進一步釋放。
部門“歸口”管理。原來部門到縣財政局辦理一項業務,需要跑多個科室,程序繁瑣且無法界定“預算績效”管理責任人。為此,縣財政局將全縣所有預算單位歸口分配到8個業務科室,部門所有需要與縣財政局對接的業務事項只對一個科室,實現“一站式辦理”。這為規范推進“預算績效”理順了流程、明晰了責任主體。
局機關業務流程再造。縣財政局新編制、出臺了《資金撥付流程》《投資評審業務流程》《政府采購業務辦理流程》等,新的流程明確了資金報告怎么打、流程怎么走、預算怎么做、事該找誰來辦等,不管是局機關內部,還是前來辦事的單位都感到心里透亮。
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機制改革。原來縣里政府采購辦公室設在縣財政局,部門花財政的錢、財政又負責采購,“花錢主體”的“績效壓力”“績效意識”基本沒有。去年縣財政局徹底改革了招投標管理機制,變“包辦”為“幫辦”,所有采購項目由預算單位自行開展事前評估、自主進行招投標,縣財政局負責事前、事中、事后監管。
一套“組合拳”打出新氣象,為預算資金推行績效管理鋪平了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
“零基預算”實現“錢隨事走”
單位的預算就像一個油壺,一年或多年下來,從來沒真正見過底,各單位多多少少都有“趴在賬上睡大覺”的預算資金。為此,要堅決用好“零基預算”這個措施,為全縣78個預算單位“倒控油壺”。2019年,縣財政通過推行零基預算改革,收回沉淀在部門單位一年以上的資金共計2.15億元。這些“控”出來的錢,用于統籌安排當年全縣重點民生支出項目預算。
平原縣打破“基數概念”“基數依賴”,堅決摒棄預算支出的固化僵化格局,按照有依據、有標準、符合新形勢要求的原則,一手抓精簡項目壓減資金,從嚴編制支出預算;一手抓“資金跟著項目走”,堅持以零為基點,對部門年度申報支出的政策、內容、標準、預期績效等進行全面審核后才編制年度預算,引導部門立足當前重點改革任務、系統謀劃重點工作目標,科學申報預算。2020年,縣級78家部門申報項目預算49.6億元,經審核,縣財政局對其中不符合目標導向、低效無效的677個項目33.7億元支出進行優化調整,擠出的資金全部用于“六保六穩”項目,實現了資金、目標和效益的統一。
縣長袁志勇說,僅今年,就建設了12處7829套82萬平方米棚改回遷房,徹底改造了城市鬲津河,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工人文化宮、4處城市生態公園;投資2.2億元開展馬頰河綜合治理工程,打造了一條貫穿縣域南北的美麗生態長廊;總投資2.6億元的“氣代煤”改造工程有序推進,今年將新增清潔能源用戶2.6萬戶;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有效開展,建設農村公路227.2公里,全縣622個需實施“戶戶通”工程的村莊全部完工。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預算 資金 績效 平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