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帶“空心村”走出別樣脫貧路
人物名片
刁維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工程研發中心副主任,2015年掛職任達州市宣漢縣東林鄉罐山村黨支部副書記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文/圖
“來嘗嘗我們的脆李。”宣漢縣東林鄉罐山村,村民桂貞利種的50棵果樹今年大豐收,賣了8000多元,老兩口最想感謝的就是幫扶干部刁維。
2015年7月,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工程研發中心副主任刁維被派駐到罐山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駐村不久,刁維就到桂貞利家了解情況。當時,他見到的只有一間破敗的土坯房。淳樸的老人見到風塵仆仆的刁維,十分心疼,拿出家里最后的3個雞蛋,給他煮了一碗荷包蛋。當時,刁維既感動又內疚,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全村老百姓走出窮窩!
罐山村一沒特色產業,二沒集體經濟——全村戶籍人口800人,留在村里務農的僅100余人,且50歲以下青壯年勞力不足30人,是個典型的“空心村”。熟悉基本村情后,刁維意識到,要另辟蹊徑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2016年,刁維申請了對口扶貧資金,在罐山村試點土雞養殖項目。后來又多次聯系農業部門開展養雞培訓,邀請農技員入戶指導。漸漸地,罐山村家庭養殖開始形成規模,不僅成立了萬豐養殖專合社,也同步展開網絡銷售與線下銷售。
養殖業發展起來了,刁維又和罐山村兩委一道,一面引入社會資金,一面流轉土地。借宣漢縣鈺鑫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平臺,在當地累計流轉土地500余畝用于柑橘與中藥材套種。通過東西部協作扶貧資金,罐山村向合作社注資,按照年收益率20%參與分紅,當年就為村民增收近40萬元。此外,村里還因地制宜地發展起脆李、柚子等產業。
2018年,罐山村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3398元增至2019年的7563元;村集體經濟更從無到有,在2019年達到1.63萬元。
如今,桂貞利一家住上了新房子,老兩口靠果樹、養雞、養豬,一年收入超過2.5萬元。
今年8月底,李子豐收時,刁維來到桂貞利家幫忙采收,老人又端來一碗荷包蛋。“這回不拒絕了。我要分享你們的脫貧果實!”刁維開心地說。
關鍵詞:帶“空心村”走出別樣脫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