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合肥10月21日電 題: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記者 趙強
“徽墨的歷史有1200多年,它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父親退休后,我就進了這個廠,工作了42年,現在我已把這個擔子交給了我兒子。”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周美洪所說的廠,現為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1956年公私合營后成立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新中國成立后唯一傳承徽墨歷史、文化遺產的專業生產廠。
徽墨,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人墨客所鐘愛。2006年,徽墨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進入制墨車間,墨香撲面而來,只見工作臺上,放著一摞摞黑黑的初制餅。在一塊塊發黑的布下,和好的墨正散發著蒸汽。
出身制墨世家的周美洪深受傳統文化熏陶,1979年8月進入墨廠成為一名一線工人,憑著對徽州文化的熱愛,他苦心鉆研起制墨技藝。2007年6月,他成為“徽墨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周美洪告訴記者,他們做的墨完全用手工。據了解,與其他文化遺產一樣,徽墨制作技藝也曾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前幾年曾出現過年齡斷檔,目前公司主力員工的年齡為50歲到60歲,工齡最長的已逾50年。
周美洪坦言,制墨學懂容易,做精很難。有的人一輩子只能做中檔,有的人兩年以后就可能做高檔,這就是手藝。“墨的好壞主要看材質、品相和做工。其中,做工要靠年輕人,做墨的人最佳年齡為35歲到55歲。”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對徽墨需求增多,政府對文化遺產也非常重視。傳統手工藝人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待遇也好了很多。”周美洪說,尤其在招工方面,近兩年,公司招了不少年輕人,目前年輕人占比超五分之一。
據周美洪介紹,公司現有員工136人,大部分是本廠職工的子女。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坐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制墨人的一生寫照。
為了更好地將徽墨技藝傳承下去,周美洪以身作則,帶頭動員下一代走進制墨廠。2007年,周美洪的兒子周健剛大學畢業后也成為了制墨工人。
煉煙、和料、制墨、描金……13道制墨工序看似簡單,實則各有講究,整個成品制作下來,著實不易。
周美洪說,目前公司年營銷額約兩三千萬元人民幣,過去百分之八十銷往日本,近年來,由于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催生了“非遺熱”“書法熱”,國內對徽墨需求增多,目前內銷占一半左右。“為吸引年輕人了解和喜愛徽墨,我們在忠于古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如今,已經退休的周美洪還是閑不下來,每天都會到公司轉轉。“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每天進廠看到年輕人,心里舒服。人都有老的一天,只有年輕人不停地進來,這門技藝才會代代傳承下去。”(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傳承 周美 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