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國際
英媒:不同疫情應對舉措造成東西方經濟表現差異
新華社倫敦10月16日電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說,歐洲和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不同方式造成經濟表現上的巨大差異。中國疫情處理方式非常有效,今年經濟將實現增長,而歐洲疫情不確定性仍然很高,經濟面臨嚴重收縮。
這篇題為《東西差距:疫情應對舉措造就的贏家與輸家》的文章援引意大利運動服飾品牌泰尼卡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雷米焦·布魯內利的話說,隨著北京的生活恢復正常、消費者重拾信心,疫情就像一段糟糕的回憶。“歐洲疫情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可能再持續至少6個月或12個月;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人們已有信心。”
文章認為,盡管歐洲經濟在第三季度出現強勁反彈,但隨著疫情形勢再度嚴峻,經濟復蘇開始失去動力。而許多歐洲國家和地區不愿對酒店、娛樂和旅游業等再采取限制措施。
與歐洲相比,中國、新西蘭、越南、韓國等亞太國家和地區均將疫情控制在較低水平,同時仍保持較嚴格的措施防止疫情復燃。中國不僅撲滅了最早出現的武漢疫情,還積極應對任何新出現的病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目前每天報告的新增病例屈指可數。
文章說,這些抗疫措施對經濟的影響是,人們可以在不必擔心新冠病毒的情況下活動,比如前往惠靈頓的酒吧、武漢的游泳池、河內的辦公室。文章援引匯豐銀行經濟學家范力民的話說:“在出臺政策遏制疫情的地區,人們的生活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布魯內利說:“在中國,尤其是大城市,我們看到新增病例數已幾乎降至零。疫情處理方式非常有效,這有助于推動需求增長,對于做生意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編輯:羅文
關鍵詞:疫情 中國 表現 差異 英媒